1 2 3 4 5 6
2020年水性材料绘画高研班第一学期课程聘请吴长江老师讲授人体写生。吴长江老师1954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央美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出版过众多人体及藏区写生作品专著。此次聘请吴长江老师上课,是我们水性材料绘画高研班学员提高造型能力的难得机会。课程设置是从周一到周五几乎全天的人体速写,吴老师不仅为学员们讲解人体造型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而且全程与同学们一起画人体。吴老师在课堂上提倡短期的写生训练,模特每半个小时调换一个动作,同学们从最开始的胆怯和生疏逐渐变得大胆熟练。从摆模特到课堂讲解,每一步骤都体现出吴长江老师教学的细致与严谨,四周课程下来,学员们普遍反馈受益匪浅,对人体写生有了更深的体会,造型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根据吴长江老师的课程总结现场录音整理。

授课场景

素描是观察对象的仔细阅读,是画家明确表现手法的逐步提升,画好素描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最近我在看叶浅予先生总结的画速写的要点,第一个目识,第二心记,第三意测,也就是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把记录与自由造型联系起来,打通对象的认识、理解与表达的各个环节,使速写的过程成为创作的过程。所以叶先生特别强调速写,因为现在我们的课程,包括平时大家也没有这种习惯了,当时叶先生还有像老一辈的蔡若虹先生都在素描教学中强调写形、写神、写意、写景、慢写、速写、对写、默写,类似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说让大家把这个形象的特点,形象的特征,通过这种快速的记录,包括临摹呀这些东西把它记下来。其实人体速写也是这样的一个课程,你们想想你们现在能看到的就这么多了,但是你如果没有积累的基础,你这个画就是简单,因为看到的这么多了,里边是怎么回事?不是太清楚,所以实际上咱们这个课程的过程中啊,我觉得同学们一直是看到了有一个鼓的点,但是它是怎么能够显现的出来的?所以我摆的动作里头,我给同学们摆的这些速写姿势,我尽量要俗话叫扭八段,实际上就是让你看清楚筋健骨头、肉等等,包括之间的联系,能够用比较简洁的表达给它画出来。不是简单描摹,也不是深入的刻画,就是要找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宝贵。

授课场景

比如说我画的这个人体,我跟大家一起画的时候,我也有这种体会,比如说我也描,描的很准确的时候,唉呦!这种生动性却没有了。大家看席勒的画里头你们会有这个体会吗?席勒的画里头也有很多错线,但是他要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他那些错线留在上头也很生动。我们画的不是人体模型,我们画的是有活力的、有感觉的、有血有肉的裸体的人。所以对各位同学来说,实际上这难度是比较大的。我觉得大家也都挺努力,而且下功夫,这就是个开始。
学生作品

我觉得将来同学们可能应该理解刚才我说了的叶浅予的这些话,我是希望同学们将来保持这种感觉,得会用线,得能理解线,能够画得更加简洁。因为你们想想,你们现在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图像,都是各种各样的图片,各种各样的这种东西太多了,但是能够像刚才叶先生说的那几句话,那是很概括的。那叶先生他就提出了一个,他说:现在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在历代画家的创造中,表现力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早已脱离了只有表现物象外轮廓的原始状态,一个完整的生动的形象,必须是形体的“形”、质量的“质”、“动”,三者有机结合。因此除了表现准确的结构,线的职能还在于充分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动势,严格的讲,中国画每条线同时应该表达出这种“形”、“质”、“动”三种感觉综合的效果,如果没有高度的艺术技巧,那不容易做到。他强调要有感觉,而且明确要概括,同时线也要表现形的特点,质感等等。就是前两天我们跟大家说,靳先生强调说要把筋、骨头、肉串起来。我看前一段潘世勋老师有个小短文,也讲了“速写十要”,我就给读读小题目,你们体会体会:第一点要“抓住特征”;第二点是“先求平正”,“抓住特征”大家能理解,但“先求平正”什么意思?是你先规规矩矩的把能够看到的想到的画出来;第三点是“观察研究”;第四点是“脱离程式”,实际上我们在这画的过程中,大家想想啊,你们原来的毛病一直在你们的画面上往外溢出啊,这种毛病它变成一种习惯,就是画着画着又这样了,就是我们过去就是这样画东西,我们为什么要画活的人?如果要是按照习惯的那一种方式,找一个塑胶人在这放着,你也一样能画,对不对啊?其实不是的,要有感觉的,有角度的,有生动性的,这是人所能体会的,这是咱们在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的一种东西,所以为什么要面对模特,大家要找角度,包括跟模特交流,这都是要这种东西,所以写生就是要去掉这种程式化的简单化的呆板的东西;第五呢,就是要“抓住动态”,抓住动态大家能理解了,那我们摆的很多这个姿势啊很多外形都比较明显的,实际上是便于你捕捉动态,有的动势比较微妙的,尽可能让他做的夸张一些,也是为了大家印象深一些;第六点就是“以形写神”,“以形写神”就是不仅仅是画外形,比如说模特做一个动态,其实最生动的就是这一拱起来,唉呀!就这一下印象特别好,这个动作好。但是你看他做松弛的时候,完全没有最初那种感觉。那画家这种能力,实际上叶先生所说的就是抓这个,所以他一生离不开画这种快速的东西,一个是他的习惯,他过去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他写过回忆录,说智利的画家50年代到中国来的时候也带着速写本,三四十年代在上海跟墨西哥的有些画家接触的时候,人家都带着本子要记录,而我们现在已经很生疏了,我们现在学画已经看不上这些东西了。但实际上这些经验,我认为,对从事造型艺术的人保持敏锐的状态有重要作用。今天看到微信上靳先生詹先生他们几位谈画大油画和小油画写生的时候,就谈到这个写生不仅仅是画一个对象的形,有很多因素在里头。实际上韦启美先生说过,他当时讲油画,他说许多油画家画油画“一抠就死”,而且只要“抠”就“必死(板)无疑”。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大的办法就是要写生,就是老靠鲜活的东西,老看这些东西,然后你在表达上要从起点开始,然后摒弃你身上的那些惯性的所谓的办法,老抓这些旧东西不放,就不容易有新东西出来。还有后头这几个比如说“组织群像”、“人景层次”“不拘一格”呀,什么“勿急勿躁”,我觉得这都是老一辈的艺术家,他自己特有的经验吧,但是我也是建议大家能够养成构图、绘画的那种习惯,就是在本子上勾勾啊,有些什么想法画画。因为现在咱们的这个画这个过程中,你们想想4周时间,咱们有好多都是初级的,对鲜活的人体结构不太熟悉,并不清楚骨头肌肉中间的这些结构如何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形,再加上咱们的脑子也不是那么清晰,你画的时候画不好,肯定心里想,唉呀!现在艺术都已经到了到哪个阶段了,还需不需要这个啊?老是这种东西跟你冲击的时候,你这个就叫什么?勿急勿躁啊,你心乱了,又想出效果,然后你又真是不了解它里边的内在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要保持一种敏锐,不至于枯竭。

学生作品

我觉得这个可能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中不要把眼睛放在来寻找一种办法,仅仅是寻找一种不同,我觉得还要有这个积累。有这个积累,我们就能够在绘画的艺术创作上总是有一些新鲜的东西出来,你这种积累少,就非常难,而只能是在外在的形式上,就像现在全国性的展览有很多,都是制作,大量的制作,制作的很漂亮,很好看,一种效果。所以要有好的作品,可能同学们得好好下功夫,将来在自己的这个艺术实践上也会把眼界开拓。今天咱们这个小结,实际上就是我们学习人体的速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点,这是你们研究水彩,研究水性艺术创作,研究水性材料,这是一个小开头吧。
学生作品

画家一生中画最多的现在是谁啊?现在中国画家里头黄胄有1万多。西洋画家最多的可能是毕加索,一生中大约37,000多件作品,素描是7000多,油画是1800多,版画是2万件,还有还有其他的平版画什么6000多件,黄胄现在看到的是1万多件,中国还有一位高产的,齐白石2万多,黄宾虹1万多件。所以你们想想啊,就是这些有成就的美术家,他一生要从事艺术创作实践,积累的画作应该超过万。你在绘画时间上,在艺术上,包括影响力上慢慢的成熟了,不超过万,几百几百件的肯定不行。所以绘画实践呢有自己特别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寻找可能性。我觉得,包括咱们这个小小的练习课程也一样,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我跟同学们交流意见的时候,我也说,过去我画的时间比你们多得多,而且几十年积累,但实际上在画这个对象的时候,它是一个重新的开始的过程,也会不认识他,面对他,然后在和你自己过去旧有的习惯的,可以说这个抗争过程中,你在提升你的认识,保持你的那种敏感敏锐啊,所以我想这个课程对我来说也是有收获的。因为我们这次看这个席勒的作品的时候有这个体会,大家都有这个体会,他所有的形的转折,我们过去是强调啊,形的小形要归纳成大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小形要形成大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往前走了一步。所以为什么我给大家讲课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我说要注意形的透视,形体在各种不同的方向变化的时候,你能够看到,你能够把它画出来,这就是进步。我们看席勒作品也有这样的体会,看席勒作品,你看他所有的形就用一条线概括的时候,它是一个纵深的感觉,它是一个仰视的感觉,它是一个各种各样不同的感觉,它不是平的感觉。我觉得要学他这个,实际上我看有很多同学有这种意识了,这就是咱们这个课程有一点小小的认识上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课程之后,有时间了拿小本子好好画画这些手和脚,能够画的比较熟,能够默记,能够画不同角度,提高你们这方面的能力。将来再画,明年再画或者什么时候再画的时候,大家这个造型的主动性就会强了。其实到最后看同学们的作业,主要就是看你这个主动性,就是在表达上,在画面处理上,能考虑到整体的形体,能够把他那个“劲儿”表现的比较多,那我们的收益就比较大了。同学们还是挺有进步的,同学们这一段也挺累,用的时间挺长的,这些天慢慢的休息休息,保持这种状态很好,因为必须用这种强压的状态,让大家印象深一些,收获大会一些。要我说感觉画的还不够多,还可以再强一些,这样让咱们这个课程给大家一个再深的印象。我就简单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学生作品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