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ART&CULTURE


珐琅工艺,打造饰品的「有趣灵魂」

///



听到景泰蓝这个名字,我们多少都有所见闻,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或者工艺品商店、旅游景点、明清宫廷剧集中等等。我们多数见到的是皇家使用的景泰蓝摆件、饰品,如各式花瓶、香炉、碗、盘、筷子、勺子等,还有清宫剧里皇后嫔妃日常使用的护甲等。


图片


鹿明



然而不论哪种形制给我们的印象居多是蓝色为底、花团锦簇、色彩艳丽的样貌,但这仅仅是景泰蓝一部分的相貌,还有更多景泰蓝的样貌,不管是从器形、色调和图案,都透着这门工艺独具一格的魅力!


图片

鱼子纹笔洗

清雍




图片

单色掐丝珐琅



ART&CULTURE

触碰珐琅记忆     重塑灿烂文化


在古埃及文明早期第一王朝开始之前,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釉彩来装饰陶瓷、制作釉彩合成物。这些釉彩的原理与珐琅类似,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珐琅。直到出土于公元前13世纪塞浦路斯岛上,库科利亚的一座迈锡尼人陵墓的六枚黄金戒指,是目前为止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珐琅工艺的记录。


图片

和平鸽 清雍正


元朝时掐丝珐琅由阿拉伯传入中国,故初期珐琅器物上颇具异国风味,历经明朝、清朝、于乾隆时期臻于至善。中国的掐丝珐琅器不论器形、图案、工艺和原料都具有鲜明的辨别特征,是一项中国专有的艺术品类,也是最后一道宫廷艺术。



图片

凤凰棱花盘 


图片

三足象炉 明景泰



图片

香道用器 清



ART&CULTURE

珐琅不只是景泰蓝   传统与当代的演绎


珐琅按照工艺可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内填珐琅、透底珐琅、掐丝珐琅、透光珐琅和画珐琅等


利摩日

 画珐琅 1588年

图片

威廉·拉塞尔

画珐琅 1783年

图片

荷内·拉力克

透光珐琅蜻蜓胸针 1893-1894年

图片

乔治·富凯

透光珐琅胸针 19世纪晚期

图片

古斯塔夫·罗杰·山德士

透光珐琅胸针 约1900年

图片

宝诗龙

透光珐琅蝴蝶胸针 1905年

图片

霍尔拜因风格

内填珐琅吊坠 约1870年

图片

卡地亚

透底珐琅项链怀表 1990年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珐琅作品


在当代首饰艺术的舞台,活跃着很多创造着独特作品的艺术家,其中包括用珐琅工艺来创作的首饰艺术家。


德国首饰艺术家Christoph Straube用珐琅、银、不锈钢等材料做出令人着迷产生视觉错觉的的首饰作品。他运用珐琅彩绘和干筛技法,在平面的金属片上通过描绘几何形体及色彩变化,绘制出光影对比关系,看似简单明了,其实包含了完美精湛的工艺技法,他的珐琅作品总会给观者带来无限的惊喜。2023年慕尼黑首饰周上Christoph Straube在IHM主会场呈现了他的精美作品。


图片

艺术家 Christoph Straube


坐标英国的艺术家Ruth Ball用珐琅工艺制作出包括当代首饰、器物在内的精美作品。她将颜色、图案、符号和装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珐琅的色彩和工艺来创作作品。她的作品形制具有现代感,色彩淡雅和谐,别具特色。


Ruth Ball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ART&CULTURE

可以“冒充宝石”的珐琅?


古代的工艺师使用珐琅是因为它们可以替代珠宝首饰或礼仪用品中名贵的彩色宝石,本院首饰设计教研室负责人张珊珊老师的透底珐琅作品“宝石!宝石?”系列首饰,根据这一历史溯源,探索珐琅釉料的神奇性能,将珐琅“冒充的宝石”真正宝石矿石并置在一起,看看是否可以“以假乱真”,同时引发一个思考,自然界宝石的“昂贵”是由人确定的,和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及智慧的珐琅工艺价值区别几何?“真与假”有时也许没那么重要。


 

“宝石!宝石?”系列 / 胸针 / 珐琅 矿石 银 钢 / 2023


用珐琅模仿红宝石、蓝宝石、欧泊、碧玺、海蓝宝、水晶、祖母绿等作为主石,胸针底座及宝石素面金属底胎成型方法为Rhino建模,3D打印蜡模,浇铸纯银及925银,胸针底托做旧或镀黑金,配石为宝石矿石。


“君子?植物!”系列首饰,取材于“梅兰竹菊”植物形象和古式窗棂作为创作元素,窗棂象征古人、梅兰竹菊象征君子。古人根据梅兰竹菊的生长时节、植物特性等,感物喻志将其喻为“四君子”,其象征意义影响至今,而梅兰竹菊首先是植物,也许我们可以多欣赏它们作为自然界生灵的奇妙和美丽。


图片

“君子?植物!”系列首饰 / 珐琅 银 钢 / 2023


金属底胎成型方法为Rhino建模,3D打印蜡模铸造纯银。色彩选择透明蓝色及不透明蓝色渐变,注入中国传统工艺“景泰蓝”中“蓝”的色彩感觉。用梅“暗香疏影”、兰“兰生幽谷”、竹“几竿修竹”、菊“采菊东篱”体现梅兰竹菊在大自然的样子,古式窗棂做背针和底托的形制。



ART&CULTURE

掐丝珐琅课程的制作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金箔做底的掐丝珐琅制作过程吧!

NO1_设计好图案,画出与最终作品等大的线稿图,按照线稿把丝掐好,注意规划好每一根丝的形态走向,怎样弯与折更合理。

图片

NO2_将掐好的金属丝按照图案固定到烧制好的金箔底上,可以用稀释过的珐琅胶作为粘合剂,帮助固定位置。

图片

NO3_用透白釉料平铺整个金箔底,釉料同时起到固定金属丝的作用,注意尽可能的把釉料铺平整。

图片

NO4_待釉料中水分完全蒸发后放进珐琅炉,820度烧成(炉温仅作参考),此图为第一遍烧成的样子。

图片

NO5_用透明釉料平铺第一遍颜色,釉料铺到与金属丝同高即可,花朵部分想要突出金色质感,所以在此施放金箔铺满花朵,820度烧成。

图片

NO6_第二遍平铺釉料,将烧好金箔的花朵部分平铺白透釉料。

图片

NO7_图为釉料中水分完全蒸发后的样子,釉料已成砂糖状态,这时才可放入珐琅炉中烧制。

图片

NO8_图为第二遍烧制完成后刚从炉中取出的样子,釉料颜色因高温所致,和冷却后完全是不同的颜色,从高温到慢慢冷却釉料变成准确呈色,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因面积的大小或厚薄差异时间略有不同。

图片

NO9_图为完全冷却后的色彩。

图片

NO10_在烧制三遍釉料后,釉料与金属丝的高度基本相同,下一步就是很重要的打磨,需要用打磨工具将釉料与金属丝打磨到琅表面非常平滑,如图为磨砂状,用刷子清洗干净(或用超声波清洗)。

图片

NO11_最后进行热抛光,830度烧成。

图片

向左滑动,看看制作过程



ART&CULTURE

课程成果展示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首饰设计课程,以首饰制作工艺技法实践为基础,融合国际前沿首饰设计思维方式及创作方法,并结合与行业相关的首饰品牌建构类课程,是一套完整全面的首饰从业必修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构成,由基础到提升。包括首饰金属工艺技法、首饰雕蜡工艺技法、珠宝设计手绘表现技法、首饰3D建模技法;后期课程包括进阶工艺技法珐琅工艺和首饰创作及首饰品牌建构课程。在掌握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创作,为学生的专业从业和专业进入打好坚实基础。


历届首饰设计班的珐琅工艺课程中,同学们会学习平铺珐琅、掐丝珐琅、透光珐琅及铅笔绘技法,每次课程中都会出现优秀的习作,每件习作都凝聚着同学们对珐琅工艺的喜爱和热情,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有趣的作品吧!


图片

学生作品


图文提供: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首饰设计教研室


图片

央美·专升本


了解更多专升本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二0二三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简章》

图片

主编:苑鸣鑫

编辑:李砚辞

发布日期:2023-05-26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