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五一

看展攻略

出发吧, 就在春天     

Let's go~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近期的展览,供大家在五一小长假,畅游、畅学、畅玩!


展览推荐:



🌲

信有山林在市城:

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



图片

该展览以中国古代文人观物与识心的视角为线索,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板块,讲述了园林所承载的中国士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家园。展出了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

⏰展览时间:2023.3.24-5.14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古代Party——文人“雅集”

园林“雅集”图作为非常重要的展品在该展览中展出。园林是古代文人生活的居所,也是交游的空间。他们常常于园中游山玩水、赏月对弈,诗酒唱和、书画谴兴。传世的雅集图像,为文人的交游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不仅要“青史留名”,还渴望“名园留像”,以文会友,因园生情。

图片

西园雅集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西园雅集图(春游赋诗)(局部)

南宋  马远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其中西园雅集是雅集题材的重要母题,展览中即展出明代画家李士达绘制的《西园雅集图》和。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府邸,宋时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年初,王诜请画家李公麟将自己和友人苏轼、苏辙、李公麟、米芾等当时著名文人的交往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绘成《西园雅集图》,后世多有临摹与借鉴。

图片

西园雅集图(局部) 

明朝  李士达   苏州博物馆藏





📸

幻/灯: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



图片

展览“幻/灯”通过对投影摄影各种应用的审视,以独特视角呈现这段中国艺术史。本次展览围绕幻灯片作为媒体的主要特征——透明度、折射性和传输性,引导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投影的历史,并对自70年代后该媒体的谱系进行梳理。

⏰展览时间:2023.4.29-8.13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照片投影”在中国的使用

在1980年代,来自中国境外的艺术历史文本和图像开始慢慢传入国内,引入新的文化参考坐标。因其便携性和可复制性,照片投影成为不断扩大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核心。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时代,幻灯片为艺术家、历史学家和策展人了解其他地域的艺术提供了新的视野;许多人也开始以幻灯片为媒介更广泛地分享他们的作品。同时,中国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也输出到全球市场,这意味着他们首次进入更广泛的当代艺术话语体系。

图片

宋冬, 《抚摸父亲(之一)》,1997,投影以及行为表演;行为表演摄影,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图片

郑胜天收藏幻灯片,约1980年代,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

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馆藏大师自画像展



图片

展览从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向中国观众展现艺术史上众星璀璨的光辉,不仅使观众得以瞥见艺术家自身容貌形象的再现、精神世界的表达,也使观众得以探寻画家所处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珍贵线索, 揭示有关“自我”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展览时间2023.4.27-9.10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南2展厅

表达“灵魂”的镜子

自画像是肖像画的子类型和独特变体,直到15世纪晚期才随着欧洲社会对艺术家地位的认可,进而被肯定为一种自主的艺术形式。从17世纪开始,艺术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画像的双重作用,不仅用来展现“自我”,更要体现自己的“性格”。

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是《拉斐尔自画像》,通过与拉斐尔不同时期的自画像进行比对,被认为是拉斐尔年轻时的自画像。

画面中,他的发型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宫廷风格,他的黑色帽子——在后来被称为“raffaella”艺术家行头,而他的黑色长袍亦代表着画家这一职业。简而言之,他穿着简单的工作服,有意暗指自己的职业,并自豪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图片
图片

现场展品





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



图片

展览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学术成果进行视觉呈现,展出20余件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收藏,于20世纪30~50年代制作的珍贵古建筑模型文物(包括南禅寺大殿、赵州桥、独乐寺观音阁等古建模型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油画、建筑彩画、测绘图纸和老照片。


图片

该展览采用多样化的展览方式,引人入胜:以静态方式展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传统建筑模型精品以及相关文献、图像资料;以动态方式展示现代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详细的展示;以沉浸式话剧表演进行生动再现,“穿越”历史,再现当年景象。

⏰展览时间:2023.3.20-6.25

📍展览地点:恭王府博物馆嘉乐堂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经历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

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向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是王府的主体所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二门、主殿银安殿和后殿嘉乐堂。此次展览即位于嘉乐堂,其建筑形制为面阔五开间、前出廊的硬山顶建筑,饰以华美的绿色琉璃瓦,体现出亲王王府的等级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以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成员们,先后在1937年、1947年对恭王府进行测绘。当时所留下的实地测绘画图及室内外照片,是开展恭王府古建修缮和室内复原工作最重要的依据。

图片
图片

中国营造学社旧照





👀 

他是谁?

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图片

该展览对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艺术家之一——耿建翌(1962-2017)的艺术生涯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回顾。展览横跨艺术家30余年职业生涯的各阶段,涵盖绘画、装置、行为与摄影等90余件代表作品,辅以大量纸本文献,全景式展现耿建翌藉由一系列实验性创作对打破艺术边界的持续探索,以及对各类既有艺术形式毫不妥协的挑战,本次展出的很多作品将是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

⏰展览时间2023.3.18-6.11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大展厅

谁是“耿建翌”?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杰出的先锋艺术家,耿建翌的职业生涯始于“'85新潮”——一个标志着艺术与艺术表达反思与创新的时代。

图片

1985年,刚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毕业的耿建翌开始在当代艺术圈崭露头角,其毕业创作《灯光下的两个人》(1985)有力地质疑了当时以叙事为创作主旨或首要目的的艺术观,此后他成为“’85新空间”和“池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接下来的30余年间,耿建翌不断通过艺术实践积极探寻艺术的意义,尝试打破艺术边界,对艺术的既有形式发起挑战。他往往将简单的日常行为直接挪用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促使观众主动思考艺术的多重意味。

图片

耿建翌长期关注艺术语言根目录上的基本问题:怎么观看?怎么证明?怎么规范?怎么阅读?怎么显像?怎么回收?基于这些问题,他擅于在创作中运用不同的媒介和手法,并重新构想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行为、印制品、现成品等观念实践的种种可能。

图片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展览现场





时间的海


图片

本次开馆展邀请和展出37位(组)艺术家创作的50件作品,涵盖水墨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影像、空间和互动艺术多种形式。展览分为即兴、传统、荒原、抽象、感觉、拟象6个篇章,力图呈现当代知识和思想观念下,时间的多重性形态。

⏰展览时间2023.4.22-8.30

📍展览地点重美术馆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时间的海”理念阐释

开馆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指出,该展览的策展理念一切都源于重美术馆自身拥有的历史厚度,希望通过“时间”这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让艺术家的思想和创造同汇于此。展览呈现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批艺术家的代表作,他们所展现的时间维度超越了限制,指向的是浩瀚无垠。

时间贯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是一个既日常又超验、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从宇宙大爆炸到太阳系的诞生,从生命的萌芽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时间的尺度是浩瀚的、无限的。时间的本质是运动、变化,是人类感知、认识、描述世界万物创造的一个术语。没有人类的时间毫无意义。时间无法脱离空间和物质单独存在,传统时间被呈现为连续、不间断的形态。

图片

隋建国作品《云中花园·34个瞬间》





🙏

画中三千界:

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



图片

本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以实物展出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领略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及美好的精神寄托。

⏰展览时间:2023.1.20-7.23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圆厅2F-3F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何为“水陆画”?

此次展品的重点是首博馆藏明清两代的水陆画:水陆画起源于三国时期,专门为水陆法会而绘制。水陆法会是一种设斋供奉佛神以追荐超度亡灵众鬼的大法会,是中国宗教活动中场面隆重、规模盛大、所需时间较长的一种仪式。水陆画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是寺院或私人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是举办水陆法会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

图片

慈圣皇太后款水陆缘起图(局部)

明 绢本 纵160厘米,横93.2厘米

图片

摩醯首罗尊天像(局部)

明 绢本 纵154.2厘米,横78.5厘米 





🎨 马蒂斯的马蒂斯



图片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马蒂斯美术馆,在中国大陆首次展出亨利·马蒂斯个展,精选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纸上水墨、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近300件作品,完整呈现马蒂斯的艺术创作生涯。

⏰展览时间2023.7.15-10.15

📍展览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大展厅

谁是马蒂斯?

马蒂斯是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被誉为“色彩的大师”,擅长使用高纯度的色块营造古朴而明快的装饰风格,打破了当时审美领域写实、客观的思维惯性。

图片

《塔希提岛之窗或塔希提岛II》马蒂斯 1935年12月18日-1936年3月15日于尼斯市,马蒂斯美术馆藏

布面水粉和蛋彩,238 × 183 cm,

整个展览以时间为线索,贯穿起马蒂斯艺术风格的不同阶段:从早期学院时期的临摹作品与风格探索,到最早转向野兽派创作的代表作品,以及1920-30年代用雕塑、素描、版画等媒介对于人体与人像的探索。

展览着重展现马蒂斯晚年艺术创作的转向和所涉媒介的多样性——从其年近80岁为旺斯教堂所作的设计到同时期的织物、剪纸与书籍设计均有所呈现。

图片

《科多马斯兄弟》 马蒂斯  1947,马蒂斯美术馆藏。

阿诗布纹纸上镂花版版画,42 × 65 cm

图片
图片

《Letters Portugaises》 马蒂斯,1945-1946年,手工书

在本次展览还将增设一个特别区域,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以及刘海粟、丁衍庸、关良等近代画家的珍贵原作以及文献资料,呈现并探讨马蒂斯及野兽派对于1920-40年代中国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

图片

《世界名画第六集:玛提斯》(刘海粟编),上海中华书局,1936,书籍,30.9 × 23.7 cm 。由梁晓波提供。

图片

 《穿黄色外套的女人》,丁衍庸,1969,私人收藏

布面油彩,61 × 45.5 cm


图片和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

2023年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招生官宣啦!

想要了解更多咨询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招生简章



图片

主编:苑鸣鑫

编辑:夏   冉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跳转至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3-04-28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