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世界是什么?
孩子们如何书写自己的友谊
现在就带你畅游
2022.08.31
初评现场
CHILDHOOD
随着美育的不断深化与普及,少年儿童在艺术创作方面已经呈现出新的趋势和面貌。历时三个月的征集与筹备,由山东鲁信公益基金会赞助,中央美术学院与山东鲁信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结果正式出炉!越来越多的“10”后小朋友参与到大赛中,不断刷新大众对儿童艺术创作的认知,迸发出不同以往的鲜活创造力。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评审现场
本次大赛于 2022 年6月6日正式面向全国征稿,截止至8月28日,官方宣传共获得 300 余万次的阅读量,累计注册人数3.3万。2022年投稿量共计2.1万余件,很多小朋友已经连续多年投稿参展。经过评委们的遴选,共计 600幅作品进入复评。绘画组作品涵盖国画、油画、水彩、马克笔、铅笔、电子绘画、装置、雕塑、陶瓷、剪纸等多种媒介和材质;书法组作品包括正书、行书等书体。
大赛初评评审评语
冯海涛院长认为初评工作特别重要,投出的每一票都意味着评委对创作者闪光点的肯定。大赛组委会特邀央美教授、少儿美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评委,从绘画、书法、儿童心理学、儿童出版等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少年儿童的艺术创作,关注美育过程中的新现象、新趋势,力求从参赛作品中更广泛的了解美育现状,多角度的挖掘和鼓励少年儿童的艺术创造力,为推动美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中央美术学院的解决方案。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总评委冯海涛与评委交流
本次大赛投稿作品与往年相比,
呈现出以下特点:
绘画组:
主题:由半开放主题到全开放主题,作者创作的自由度得到充分发挥,更多主题的涌入使得本届作品主题更丰富,视角更多元。
内容:作品更多关注现实生活,原创性增强,小作者观察的更细腻,情绪和自我感受表达更真实、更主动。模式化作品明显减少。宇宙题材、战争题材、环境题材、防疫及居家隔离生活都占有相当比例。不少作品已经反射出少年儿童对亲情关系、社会及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引发评委们的惊叹和热烈讨论。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总评委冯杰与绘画组评委
书法组:
数量明显增加,作品内容呈现出系统性、专业性的学习倾向。书写的自由度更大,作品成熟度和完整性增强。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上,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等字体,重天性发挥的作品与重法度严谨的作品比例逐渐持平。
孙郎宁《心、气》9岁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书法组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评审为投稿作品写评语
评委观点
黄欢
·绘画组评委·
“大赛组委会一直坚持以大赛的媒介,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倡导正确的美术价值观,这是《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区别于其他比赛的重要亮点,也是中央美院肩负的美育指导责任。每届大赛撰写的调研报告都包括详实的数据和多角度的作品分析,画册、展览和系列活动,以及后期对于美术教师的培训,这种立体的方式确实能够推进美术教育,使每一届比赛作品更接近于孩子自身的表现,儿童作品的原创性更强。我已经连续四届担任大赛的评委,从作品投稿来看,大赛的指导作用已经显现。”
庄波涛
·绘画组评委·
“本届大赛的装置、综合材料作品比前三届要多了很多。说明少儿美术培训机构、行业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另一个新变化是作品中出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民间艺术,比如:陶俑、抓髻娃娃、舞狮、京剧等元素,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体现。”
王海勇
·书法组评委·
“本届大赛参赛人数明显增多,从作品形式上也能够看出书法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中央美术学院作为组织者,确实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少年儿童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天性,是自然的童真、童心和童趣,这些是怎么训练都学不来的。因此,机构和家长要正确的引导。书法学习应该探寻小朋友真实的内心世界,可能技法上非常稚嫩,形式上不够完美,但是他们有一种鲜活、生动的东西在里面。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这些,而不是技法的娴熟、作品程式的完善。技法和程式,少儿书法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因此遏制了儿童内心的东西。”
刘芳
·绘画组评委·
“今年的主题比去年更开放。我发现任何主题的设定都会有利有弊。设定主题的作品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今年低龄段不设主题,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作品。我担任4-7岁年龄段评委,我更加倾向于基于年龄段去评判作品是否能够表现孩子的真实想法。”
时光
·绘画组评委·
“我是第一次担任大赛评委。今天的评委来自不同的工作和教育背景,都有自己关注研究的领域,大家都是带着各自的观点和角度去看作品。因为我是做少儿出版的,所以更关注孩子从创作者的角度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无论是文学,还是出版物,包括摄影、绘画、戏剧等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表达自己的艺术,不管在什么样的年龄层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更关注的是孩子怎样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评审现场合影
初评评委(按首字母排序)
初评总评委:冯海涛 冯杰
绘画组:黄欢 刘芳 欧阳萩 潘利国 时光 肖进 张璇 庄波涛
书法组:符书铭 刘宏宇 王海勇 张永华
第四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
初评结果查询
扫我查询
注:因本届大赛投稿量较往届多6000余件,为更好的鼓励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秉承大赛“全人美育”引导理念,体现大赛主张"伴随成长"模式。经大赛组委会批准,增加初审通过名额60名。
看看部分初评入选作品吧!
孙博巍《炸毛的鸟》7岁
姜惟沃 《赤壁之战》6岁
贾茜瑶《淮上喜会凉州故人》12岁
徐子孺 《我家楼下的街道》12岁
孙茂淳 《我的卧室就是我的小世界》9岁
刘殷郡《李太白诗》8岁
刘也笛 《院子》 6岁
安晟葳 《我的世界》13岁
林梓涵《旅行归来》9岁
《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举办四年以来,始终秉持“全人教育”理念,伴随中国少年儿童共同成长。通过主题的设计引导和美育核心理念的输出,持续推动社会、学校、家庭了解美育,参与美育,激发少年儿童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保护儿童的创作力与想象力。
2019年,首届大赛以“并非儿戏”为关注点, 突出少年儿童作为创作主体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强调儿童画“并非儿戏”。
2020年,第二届大赛通过半开放式主题“走进宝贝”,引导少年儿童拓展看待世界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2021年,第三届大赛倡导“自信生长”,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新增书法板块,为少年儿童的创作提供光广阔的领域和空间。2022年,第四届大赛以“美育进乡村”为关注点,聚焦乡村,助力乡村基础美育建设,把美育的力量进行更广泛、更持久的传递。
历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评审展览现场回顾
十年为期的《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立足基础美育,通过赛事的不断升级与扩容,持续关注中国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让美育成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最佳伙伴和力量。
特别提示:
复评作品收件时间:2022年9月2日—8日
收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中央美术学院F2-216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
收件人:刘斌 13717609690
(请初评入围作品按时邮寄作品,逾期不再接件)
主编:苑鸣鑫
编辑:李砚辞
图片:孙 洋
李砚辞
周浩
发布日期: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