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中国经典绘画临摹研修课程”
(周末班·第四期)
招生中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渊泉、万动的根本。”
这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空间表现的论述,
而这“无画处”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
表达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
即“留白”。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描绘的主题是“游春”,人物和骏马重叠布置,表现了前后纵深的空间关系,在画面背景处理上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不做任何描绘,仅在地面上略落墨痕,却生动的表现出了马蹄踏于春泥之上的情景。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
画中船侧仅用几根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水纹,背景不着一笔只留空白,但给人以烟波浩渺的寂静之感。
▲《瓦雀栖枝图》宋 佚名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海棠叶被秋色染红,呈现出微卷的枯萎姿态,五只麻雀聚集于枝头,蓬起羽毛,或缩颈或埋头理毛,背景的留白,使秋色更空旷萧瑟。
可以见得,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空白处成为了画面中重要的一部分,
形成了虚实变化的空间。
这其中不仅包含着画家对万物的融通和感悟,
还留给观者丰富的联想空间,
补充了画面,也深化了画面的意境。
有学者称,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的表现是流动的。
▲《早春图》宋 郭熙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在《林泉高致》提出“画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即“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其作品《早春图》中,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独特的空间表现方式“三远法”。
其中“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
强调了观看视点的流动。
流动的空间观在中国画的传统形制——长卷中,
体现的尤为明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元 黄公望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描绘了富春山数十里的景色,这绝非一个固定角度,一个焦点可以实现的,需要的是画家的“游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仰或俯,或远或近,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将一树一木,一山一石了然于胸,再将视觉经验进行灵活自由的整合,这其中体现的正是空间的流动。
这也体现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的
“以大观小”的思维方式,
“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
将体量庞大的自然山水,
提炼为简要的山水空间结构,
这就需要画家深入的游历和观察之后,
“胸贮五岳”、“丘壑内营”,
再以鸟瞰式的观照,整合视觉意象,
发挥创造性联想和想象的一个思维过程。
此类型的长卷作品,
还有宋代画家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以及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
除了山水画,人物画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也运用了流动性的空间表达方式。
↓向左滑动查看长卷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闳中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据《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但“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
此画根据顾闳中的“目识心记”,在一副长卷上呈现出了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巧妙的运用屏风将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经营成了既独立又连续的画面,并且通过主人公韩熙载在五段场景中的反复出现,可以见得这幅作品实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流动的空间中也呈现着时间的流动。
蒋勋曾说:“这种绘画空间的卷收与展放……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中国时间与空间观念的反映,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的、流动的时空观念,处处主宰着艺术形式最后形成的面貌。”
在此次课程中,
我们不仅会带领大家从山水、人物、花鸟三个方向
学习系统的中国传统技法,
更会在课程中使大家深入感受和理解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表述方式。
由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东方绘画语言(当代工笔)教研室”主办
正在招生中
详情点击查看招生简章
https://jxjy.cafa.edu.cn/enroll/1585
(或点击页面“阅读原文”,查看招生简章详细内容)
课程设置如下:
1、《敦煌壁画中的动植物》临摹与研究
2、敦煌写生3、《写生珍禽图》临摹与研究4、《富春山居图》临摹与研究5、《韩熙载夜宴图》临摹与研究
教学组织
由中央美术学院骨干教师
及特聘专家团队负责教学
学制
周六周日学习
2022年9月—2022年12月,
隔周上课
共计16天,280课时
教学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本部(花家地校区)
报名咨询与联络
栗老师 18132312876
136767118@qq.com
亦可识别微信二维码
进行在线沟通
往期回顾
·传移摹写 · 拓古描今
·传移模写 · 品味经典
·传移摹写 · 壁上丹青
·传移摹写 · 品味唐宋
图文来源:东方绘画语言(当代工笔)教研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招生简章详细内容
主编:苑鸣鑫
校对:温粟媛
编辑:李秦蕊
发布日期:2022-08-16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推荐站点 美术馆 图书馆 艺讯网 基金会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央美国际预科
办公室 党建 校友 学历教育 研修 线上展厅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