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中国经典绘画临摹研修课程”
(周末班·第四期)
招生中
何谓写生?
今天,在我们普遍认知里,
写生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还是这样的?
固定的视点、光源,
追求透视和形体的准确性,
以达到形色的逼似,
这就是写生吗?
是写生,
但是,这是西方概念里的写生。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
写生一般是指花鸟画,强调花鸟的“生生之气”。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黄筌画法时说,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
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不同于在“摹仿说”的传统影响下,
西方古典绘画里对固定视点,固定光源写生的执着,
▲安格尔《78岁时的自画像》
也没有印象派画家莫奈对“我追不上太阳”的窘迫。
▲莫奈《干草堆》
为了捕捉在不同光线下对象的色彩变化、空气环境的不同,莫奈共画了25副《干草堆》,在1890年10月7日写给古斯塔夫·吉弗罗瓦的信中写道:“我正在努力的工作,顽强地画不同印象的草堆连作。现在太阳落山的那么快,使我来不及跟踪它。我画得又那么慢,这使我非常懊恼,然而越画下去,我越清楚地看到,应该更多地工作,为了表达我正在寻求的东西———‘瞬间’,尤其是笼罩着周围,四处放射的光……”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生,
是通过心与物的交融,去“观物之生”、“观物之理”,
并以“目识心记”的过程来实现,
因此,物象的形似不是目的,
更多的是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1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历经七年时间深入观察富春江,体会山水烟云的变幻之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将对人生的感悟化为淡泊的笔墨,成就了如此佳作。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倪瓒怀抱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心境,将“身同孤飞鹤,心若不系舟”的个人情怀寄托于“一江两岸”山水程式之间,诠释了苏轼所言:“……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向左滑动查看长卷
▲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石涛游览群山找寻符合理想画面的奇峰,创作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巨幅长卷,体现其“师造化”的写生观。
可见,
在山水画的写生中,
深入的观察,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只有以虚静、空明的胸怀去感受自然,以自然为师,
最后才能达到对心与象的统一,
物与我的交融,
这样的山水画才能绘其本真,使观者“畅神”。
2
▲五代 黄荃《写生珍禽图》
黄荃画风精细入微,富丽雅致,将山雀、蝉、天牛、蚱蜢、鹡鸰、蟋蟀、麻雀、蝗虫、胡蜂、龟、蜜蜂等二十四种禽鸟昆虫分布于画幅之上。鸟雀或伫立、或俯冲,蝉之羽翼的轻透,龟的缓步前行之势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宋 崔白《双喜图》
画中巧妙的运用了“S”形构图,将喜鹊的惊起,野兔的回望,随风摇曳的树枝和枯草联系起来,捕捉到了紧张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瞬间景象,生动的体现出萧瑟疏朗的深秋意境。
▲宋 赵昌《写生蛱蝶图》
“赵昌者,汉州人,善画花,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此幅作品以墨笔勾勒秋花虫草,设色淡雅清丽,尤其是飞舞的蛱蝶,在生机盎然中呈现一片春日的田园意趣。这其中是赵昌根据其对自然界中的花卉、草虫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写生,才能观物之理,绘出生命气息。
花鸟画更容易记录生命感和时间感,
也最能寄寓人心。
因此,
花鸟画之“写生”,
注重在四时荣枯、生命往复中记录着“生生之气”。
3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顾闳中受命南唐后主李煜,通过目识心记,将韩熙载“放意杯酒间”,纵情歌舞的生活状态“图绘以上之”,画中主人公的神态与热闹的夜宴场景形成对比,将韩熙载沉郁寡欢,若有所思的神态展露无遗,不仅表现出画家的“写生”能力,更体现出画家对人物性格和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度揣摩。
唐 周昉《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的人物画被誉为“兼移其神思情性笑言之姿”,其所绘宫廷仕女的雍容华贵,体态优雅,彰显了盛唐富丽庄重的时代风貌。
如果说山水写生重“写意”,
花鸟写生重“生气”,
那么,
人物写生则是重“传神”。
总之,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生,与西方写生概念里对形体、光线、透视、比例的研究,最终达到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模仿有很大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生并非是以与实物形色逼似为目的,而是通过观察,目识心记等方式去追求对物理、物情、物态的体贴入微,这其中蕴含着的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想要了解更多?
报名加入我们,通过经典名作临摹,
一起来感受和研究——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生观。
由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东方绘画语言(当代工笔)教研室”主办
正在招生中
详情点击查看招生简章
https://jxjy.cafa.edu.cn/enroll/1458
(或点击页面“阅读原文”,查看招生简章详细内容)
4
课程设置如下:
1、《敦煌壁画中的动植物》临摹与研究
2、敦煌写生3、《写生珍禽图》临摹与研究4、《富春山居图》临摹与研究5、《韩熙载夜宴图》临摹与研究
教学组织
由中央美术学院骨干教师
及特聘专家团队负责教学
学制
周六周日学习
2022年4月—2022年7月,
隔周上课
共计16天,128课时
教学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本部(花家地校区)
报名咨询与联络
栗老师 18132312876
136767118@qq.com
亦可识别微信二维码,
进行在线沟通
往期回顾
·传移摹写·拓古描今
·传移模写 · 品味经典
·传移摹写 · 壁上丹青
·传移摹写 · 品味唐宋
图文来源:东方绘画语言(当代工笔)教研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招生简章详细内容
发布日期:2022-02-21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推荐站点 美术馆 图书馆 艺讯网 基金会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央美国际预科
办公室 党建 校友 学历教育 研修 线上展厅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