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大家在欣赏儿童画时

都会被画中多维的世界

奇妙的空间

充满巨大想象力的元素所吸引


儿童绘画中颜色的使用

绘画元素间看似“毫无章法”的构建

正体现着儿童的内心所想

体现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绘画心理学,

即从绘画中找到一条通往儿童内心的路。


本期特邀儿童心理学专家

——刘芳老师


刘芳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儿童发展心理学硕士


北京学前教育协会

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

特聘专家


青青藤教育集团

教学总监


中国儿童文学委员会

学前教育专委会秘书长




儿童绘画中经常出现的元素有“树”,“房子”,及各种拟人化的形象。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在绘画心理学的范畴内,这是一直被研究及使用的一个议题。



绘画心理学是心理学咨询和治疗中的一种方法,通过绘画的方式反映出儿童很多潜意识状态。


绘画心理测验的内容很多,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房-树-人”(House Tree Person)测试


“房-树-人”测试主要是让孩子在一张纸上画出“房、树、人”三种元素。在完成每个部分的时候,被试人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例如“谁住在这个房子”、“这个人是男孩儿女孩儿?在做什么?”“这是什么树?”...


通过这些问题让被试人有机会去定义、描述、解释画中的物体和所处的环境。


  (刘芳)




备注


● 文中儿童画作品仅作为示例,并非房树人测试的标准内容,因此并不能与“房树人”测验的解读对应。


● 文中儿童画作品均来自《第三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








房子  HOUSE


“房子”代表着家庭,体现了安全感。绘画中“房子”的形象不仅能反映出儿童的家庭状况,也代表着绘画者的个性。


“房子”在成年人的绘画分析中也能体现出作者的幻想性,甚至表达出精神领域的内容



《飞象未来》--栾一航(7岁)

《海底小镇里的章鱼大厦》--詹未晞(10岁)

《天空城》--罗景译(9岁)

《未来世界》--章宸袆(8岁)



屋顶—体现出安全感

当绘画中“房子”形象的屋顶是三角形,体现出稳定的支撑力,是绘画者本身充满安全感的表达。

《登鹳雀楼》--张熙研(6岁)


《猫的第二个生日》--徐晨馨(9岁)



大屋顶—体现出想象力

屋顶作为房子的上半部分,屋顶的造型能体现出绘画者的思考、想象力、记忆力等。


儿童画中常见的“大屋顶”—屋顶元素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且有窗户等突出的造型,都是孩子极具思考力及创造力的体现。


从《第三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的入选作品看,“回到2021”这个充满科幻及未来感的主题中,很多绘画作品都体现出了各种充满造型感的房子形象。

《未来蘑菇屋》--罗梓睿(4岁)


《新型“消防号”》--芦泊宇(9岁)



门与窗—体现出开放程度

房子的门和窗代表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社交融入的程度。


房树人的测试中,如果窗户数量多,窗明几净,孩子大多是处于一个开朗开放的环境里,喜欢与人交往和接触,渴望交流和沟通。

《我长大后的家园》--孙润绯(9岁)


《瓶子里的摩天大楼》--苏梓迅(7岁)








 “树”  TREE


 “树”投射自我成长,象征着生命能量和支持系统,能体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


观察孩子作品中选择的树木类型及树木的局部造型,可反映出孩子目前对于自身生命状态的感受。



,《夜晚森林中的生日会》--王小希(7岁)

《我在苗寨过生日》--余沐赫(8岁)

《生日》--康艺达(6岁)

《难忘的诗》--熊辰骏(9岁)



树的造型—代表自身与现实的关系

在儿童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造型丰富,多姿多彩的树。


“树像人”,树的造型多样反映出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是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欣赏力的体现,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孩子们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

《未来小区》--杨雨菡(7岁)


《回到2021》--骆昱彤(9岁)



树干—代表生命力,象征当前的感情

树干的形态在绘画心理学中体现着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粗壮的树干可以体现出绘画者强烈的绘画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弯曲的树干也象征着绘画者在作画过程中快乐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往往活动性比较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关亦昕(13岁)


《飞向2121》--杨金慧(11岁)



树冠与树枝—代表平衡

这里的平衡不仅指的是发展的平衡程度,也是情绪的平衡程度。


树冠与树枝的匀称伸展,体现出绘画者思维的流畅性,和心理上宁静平和的状态;经过反复描绘的枝叶细节也可体现出绘画者追求完美的心性,孩子的注意力较不容易分散。

《梢间礼物》--郑家妍(12岁)


《猴子妈妈生日》--戚泽延(6岁)








 拟人化  PERSONIFY


在儿童作品中,“房”,“树”,“人”三个元素经常会同时出现,并且带有拟人化的成分。


这种拟人化的绘画手法和儿童思维发展是相契合的。


儿童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普遍认为无生命的事物和人一样是富有思想的。因此孩子会和自己的玩具对话,会和一草一木游戏。



《回到2021》--杨程越(12岁)

《无题》--马依依(9岁)

《回到2021-铅笔国》--赵梓汐(5岁)

《牙虫也要过生日》--倪子奇(8岁)



拟人化—代表儿童心理认知的发展

在《第三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的入选作品中,很多儿童画中出现了有趣的拟人化形象。


例如:人的形象上长出了树枝,树的框架里有人形的房子等等。


这种拟人化的绘画手段将孩子特定思维发展时期的情绪提供了情感表达出口,不仅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其心理发展阶段,也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快速发展。

《多色人》--邱卓鑫(5岁)


《我想做一棵树》--徐铭扬(7岁)








提示


● “房树人”是一项有启发性,同时在业界也是非常有争议性的心理学测试,一般作为心理咨询师了解被试者情绪状态的一个方法,目前在韩国和华语地区使用较多。


● 随着时代的发展,“房树人”等一些标志性的象征符号所能代表的内容也在变迁;有很多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从业者认为绘画心理学的相关测验解读比较主观,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绘画心理学也在发展。


● 匈牙利的著名心理学家Dr. Zoltán Vass在自己的著作中就提出:在做绘画投射的相关心理学分析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很多的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到受访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因为每种文化下特定的表征含义可能大相径庭;其次,要有“全局观”,要结合受访者多个绘画符号进行分析和解读。





儿童艺术作品中,

不仅藏有孩子们的艺术基因

和心理学秘密;


更有值得家长及少儿美育工作者

关注的美育理念,


正确引导和欣赏儿童作品,

以美拉近每一个人的距离。




更多少儿美育相关资讯请点击


少儿美育课程:

https://jxjy.cafa.edu.cn/enroll/1343


少儿师资课程:

https://jxjy.cafa.edu.cn/enroll/1425



精彩回顾



来央美,看一场儿童艺术的视觉盛宴



走近宝贝:《第三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终评完成



孩子写的字,是可以跳舞的!



《第三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初评结果出炉





【END】



图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统筹:苑鸣鑫

编辑:李昕怡



发布日期:2021-10-26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