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文字、图像视觉元素为核心的进行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学科。但今天,面对传播媒介的变化、消费结构和方式的变化等等,原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定义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在不断的突破视觉传达设计的边界,其“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内核给了我们巨大的发展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专业、一个学科,

还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职业解决方案?

面对不确定,我们该做些什么?

设计的未来在哪里?



无论是对视觉传达设计“懵懂少年”,还是混迹于江湖的“高手大神”,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疑问。这次,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的教学方案。设定了三个模块,分别是:


文字与媒介、交互与系统、品牌与消费


© 2021, Illustration by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office, SCE, CAFA



本课程旨在促进立志于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系统化思考和学习,重新建构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知体系,以“跨学科”的思维进行专业学习。注重基础课堂教学,并深入剖析。从基础、思维、项目等三大方面推进,结合实际项目驱动设计进阶。提升设计基础、设计思维,应对当下的设计问题。通过文字与媒介、交互与系统、品牌与消费三个模块的学习,夯实基础,使学员从技术学习,转化为具备系统思维和思考的能力。 


本次课程安排在晚间6:30-9:00(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微调)


© 2021, Illustration by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office, SCE, CAFA


01


文字与媒介


文字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智慧媒介。该如何理解字体,又该如何理解作为字体的媒介?

从文字发展史角度出发,理解书写、书法、字体、文字编排之间的关系;学习字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习掌握字体设计的常用工具。


02


交互与系统


交互,是当下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和思维模式。数字时代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列崭新的视觉表现经验及交互设计可能性,这种崭新并不仅仅是形式语言的创新,而是一种关于感知维度与体验的新思考。系统,为我们架构了思考问题的体系,关注整体,全局而通透。

理解交互,运用交互设计思维。掌握交互设计的一般方法。如何以“动态”呼应当下平面视觉的呈现方法。


03


品牌与消费


品牌与消费是我们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当下消费方式的转变促使我们该如何理解品牌和消费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在里面又充当了什么角色?掌握品牌视觉设计的一般方法,重新建立逻辑,审视视觉传达设计与品牌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试图重新建立问题。

建立新问题的过程,便是我们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平面圆形,如果是立体在二维中的投射,那么它应该是哪种形态?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角度和解答方式。设计并非按部就班,而是要找到适合的方法。

© 2021, Illustration by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office, SCE, CAFA




教学团队/师资

Faculty

教学团队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著名设计师组成。

主要师资,排名不分先后。



朱剑辰


艺术家/设计师

硕士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系。

归国后开设光子视觉品牌设计事务所,作品横跨艺术与设计。

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包括意大利A奖7项(包括最高大奖铂金A奖),德国红点奖、德国IF奖、美国Graphis金奖银奖、

台湾地区金点奖、美国Muse Award、FBIF食品设计Marking Award、日本H.A.C财团新锐艺术家奖等。

其作品收录于“十一五”设计教材、中国设计年鉴,

美国《Graphis》年鉴等国内外设计出版物。


著有代表作《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该书将星体文化与艺术史结合,以全新的切入点统合和梳理艺术史。该书由著名艺术家徐冰作序,被评价为“高密度的思考”,并“给看似有序的文化生态输入了一个新的序列”。


#JanswordMono# 数字诗计划, 设计:朱剑辰

© 2021, Designed by Jansword Zhu


《思璞SCOPE》品牌及海报设计, 获德国iF奖、中国台湾地区金点奖、美国Graphis奖

© 2021, Scope Branding & Poster. Designed by Jansword Zhu

《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 作者:朱剑辰

© 2021, Designed by Jansword Zhu




傅熙林


2×4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创意总监

指导并参与设计了从零售、品牌形象到大型展览、

环境图形以及导视系统在内的众多设计项目。

服务的客户包括Prada、Vogue、耐克、Moncler、La Mer、

中央电视台、中信出版、K11、万科等。


创办2×4北京之前,她作为项目指导和设计师,

在佐维视觉文化传媒领导执行过众多品牌形象、

展览活动,如成都双年展、梅赛德斯奔驰及MAD、SPARK等

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

本科及硕士分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

其间效力于北京奥运会以及国家大剧院等项目。


一瞬间的春天:“AGI 在中国”深圳邀请展海报设计

A Fleeting Moment of Spring: "AGI in China" Shenzhen Exhibition

© 2021, Designed by Celine Fu / 2×4.


海口云洞图书馆导视系统设计

Signage design for Haikou Cloudscape Library

©2021, Designed by Celine Fu / 2×4.




明 伟


北大方正字库业务部产品总监 / 设计师

本科与硕士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

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

现从事字库产品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致力于中英文字体产品的推广和交流。



方正字库可变字体

© 2021, FounderType


Helvetica Now Variable

© 2021, www.monotype.com




刘 畅


博士、副研究员、设计师

现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

本科和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曾在腾讯、搜狗等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

从事数字媒体、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

设计实践与设计研究工作


专著:《网格化生存:媒介转型与中文信息传播语境下的网格设计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11月。

近期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标识设计(2021)

“中国人民警察警旗” 设计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标识设计(2019)

“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设计(2019)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2019)

“三江源国家公园”VIS视觉形象系统设计(2017)等




戴砚亮


本科与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H-1-H-Design 创始人/创意设计总监

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首批入库导师


以设计师、高校教育和研究者的多重身份致力于互动艺术与设计、影像科技与动态设计的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近年来专注于动态可视化艺术、交互设计思维、数字文化遗产创新设计领域的研究。主创完成多项新媒体项目和作品,主创设计荣获德国红点传播设计奖、德国 IF 设计奖 、苹果 App Store iPad 年度精选应用等荣誉;


在CSSCI《美术研究》《设计产业蓝皮书-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报告》等重要刊物独立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报告,并完成《移动媒体设计-塑造交互思维与用户体验》《融合与建构: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设计与传播研究》等相关著作。


《千里江山图》《纺车图》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作品设计

 © 2021, Designed by Dai Yanliang.


《美的历程》App设计

© 2021, Designed by Dai Yanliang




刘天洋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设计师,致力于艺术指导、

视觉设计、品牌识别等,满满特丸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作品曾多次获入围及提名GDC15 平面设计在中国、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TDC,Japan)等;

并受邀收录于《TOKYO TDC》《Monotone》《亚太设计年鉴 15》《BRAND创意呈现 II》《BRAND创意呈现 III》《BRAND创意呈现 IV》《Nice to Meet You Again》《Type Hybrid》《字体呈现》《字体呈现 II》等。

曾任职OgilvyOne Worldwide,曾兼任《日和手帖》设计总监。

 除了设计,他也热衷于与各类跨领域合作,不断与尝试中探究视觉设计的更多可能,以及于不同领域中视觉传达的深化、扩展。


特丸台历设计

© 2020-2021, Designed by Liu Tianyang.


GOLD NOTES

© 2021, Designed by Liu Tianyang, 

FISHER COFFEE Branding Design

© 2021, Designed by Liu Tianyang, 




曹 茜


视觉设计师,大学讲师

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从事设计教育与实践研究十几年。 

主要成果:中国设计之星奖、中国设计专题展奖、

入选青岛百年设计展、韩国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合作研发概念产品及书籍设计、世界平面设计大会(ICOGRADA&AIGA)视觉识别系 统设计、国际建筑教育 ICAE 大会视觉形象设计、成都艺术博览会视觉形象设计等。

曾服务于奔驰、中国银行等商业机构,与艺术领域一流的学者、艺术家、艺术机构也有诸多合作。


恒泰企业VI 设计

© 2021, Designed by Cao Xi. 

Goshen Vision 视觉设计

© 2021, Goshen. Designed by Cao Xi.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海报设计

© 2016, Designed by Cao Xi. 




王广福


燕山夜画·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主持人

本科与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

guangfu design studio设计总监(wgfdesign.cn)

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纽约TDC优秀奖、东京TDC入选、GDC优异奖、香港环球设计师大奖优秀奖等。


SUPER HARMONY Visual Identity Design

© 2018-2021, Designed by Wang Guangfu.


dialogue-Logo Design

© 2021, Designed by Wang Guangfu.


“传统的复活”展览设计

© 2021, Designed by Wang Guangfu

许静&翡马 联名艺术酒款“醉春风”包装设计

© 2021, Designed by Wang Guangfu



上课时间

DATE



2021年8月31日-2022年1月6日(隔周上课,周二、三、四晚6:30-9:00,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共计90课时。


上课地点

Classroom


中央美术学院(望京校区)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报名

Enroll

查看招生简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通信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2-216) 


咨询电话:010-64771253 

咨询手机:18210021683 张老师/王老师

负责人邮箱:cafadesign@126.com

微信号:cafavcd


注: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在同等条件下对课程进行微调。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随着传播媒介的外延性不断扩大,以平面媒体为主要表现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定义也逐渐被突破。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采取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并行的方式,并通过与行业和产业进行课题合作、实践,使视觉传达设计以前所未有的多维姿态介入更多流程和领域。


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学基础上,结合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力求为行业和产业甚至社会发展提供特有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当下和未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的重心。所以,我们强调视觉传达设计不只是视觉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基本功能,还可以作为思考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注重逻辑思维、设计思维、产业思维,加强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设计基础、跨学科学习意识,具备产业思维意识和思辨能力,适应设计职业发展需要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汲取传统,瞻瞩未来,皆实践于当下”。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将结合当下设计职业发展需求,以实践精神不断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外延和探索推向深入。



图文来源: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燕山夜画-视觉传达设计短期研修班招生简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统筹:苑鸣鑫

编辑:李秦蕊

发布日期:2021-07-20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