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6月8日,继续教育学院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尹海龙教授在5号楼F1-109教室开设专题讲座《中国篆刻的审美及当代表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师生及社会艺术爱好者共200余名听众济济一堂,聆听讲座。


图片

 导师 

尹海龙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

一级美术师

博士生导师

 讲座主题 

《中国篆刻的审美及当代表现》

 学术主持 

冯海涛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内容回顾 

作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哲学观的载体,篆刻艺术以方寸之境纳天地万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门古老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升华,也在传承与革新中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

尹海龙教授以广博的学术积淀与精深的专业造诣,清晰勾勒出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图谱。从古玺印的浑朴到流派印的纷呈,从工艺技法的演进到审美范式的嬗变,从传统精粹的承续到创新维度的激活,系统梳理的印章谱系、深刻阐释的流派特征和贯穿全程的实证解析,使学员得以在方寸天地间体悟中华美学精神的永恒魅力。

图片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冯海涛教授向尹海龙教授拨冗讲座致以诚挚谢意。对于正在构建艺术认知体系的同学们而言,能够聆听尹教授这样兼具传统功力与创新视野的学者讲座,是极为珍贵的学习机遇。尹教授所展现的,不仅是篆刻艺术的千年发展图谱,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可以预见各专业的同学都将深受启发。

图片


此次活动引发校内外广泛关注。这场跨越专业界限、贯通古今艺脉的知识盛宴,正是央美继续教育“大美术”理念的生动实践。

图片
图片



 尹海龙教授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俯仰之间,巴林石,3.6cm×1.8cm×8.9cm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琦隐儿,紫砂,11.3cm×1.3cm×4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以从容,老挝石,2.5cm×2.1cm×3.9cm

图片
图片

寄畅须臾欢,紫砂11.7cm×11.7cm×5.2cm

图片

郗昙《兰亭诗》,纸本,179cm×96.5cm

图片
图片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纸本,179cm×16cm×2

 学习感悟 



孔祥云

2024届央美专升本书法专业毕业生

原从事钟表媒体编辑工作

毕业一年还能回校聆听尹海龙老师的讲座,解决我学习中的困惑,实属幸事。此前我面对风格迥异的各类印风一直很头大,单就古玺五系的特点都很难辨别,经过尹老师梳理发现,灵动的古玺、萧散的秦印、雄厚的汉印、繁复的魏晋印等变得清晰可见,而且它们之间并非界限分明,在创作中可以彼此互融。之前我对印材与印钮的关注也很少,作为完整的印章,每一个细节都不该被轻视,因为印风的表达来自印章的方方面面。



王颖

2024级央美专升本书法专业学生

曾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

尹老师系统梳理了中国篆刻自先秦至当代的审美趣味,既专业严谨,又生动有趣,填补了我的知识盲点和空白。当代名家篆刻作品中,印象深刻的是王镛先生的“天地悠悠”,其将画意入印,营造出了一种空间纵深感和雪后一片白茫茫的意象。另外还有石开先生和陈国斌先生的作品,让我在形式与材料方面打开了新思路。参加这次讲座收获颇丰,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方法,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中,向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勉的工作态度,敢于创新的精神致敬,将思考融于生活和创作。



彭瑶

2025级央美专升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

曾从事UI设计工作五年

篆刻与视觉传达设计对平面的处理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营造一种空间之美。篆刻“计白当朱”的布局原则,启示视觉传达设计需要注重负空间的运用,增强画面的呼吸感与视觉张力,篆刻对文字、图形的高度凝练,对视觉传达也同样重要。尹老师说“印章最后刻的都是学问”,未来在学习方面我会学习篆刻的“尽精微”,从小处着手,按照尹老师课上反复提到的“取法乎上”严格要求自己,探索篆刻与设计之间的巧妙结合,持续拓展设计的深度与边界。



刘瑞红

2025级央美专升本摄影专业学生

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先后供职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鲁迅文学院

艺术家怎样将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门类与当下时代相连接,又产生怎样的回响,我认为这点很重要。篆刻与摄影在构图上有相近的审美追求,正如谢赫六法所提及的“经营位置”,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刻什么,如何刻,应该是篆刻这门艺术里很重要的问题,于其它艺术门类亦如此,比如摄影,拍什么,如何拍。其间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为何刻,为何拍,为何写......变革出于对传统的共情,我想这是讲座所带给我的思考与启示。



梁玉香

2024届央美专升本绘画专业毕业生

现为少儿美育机构教师

篆刻可写意的大刀阔斧,也可工笔线描式的婉转有力,直击内心。方寸之间可古可新,可厚重可俏皮,可严肃如庙堂也可诙谐到“养猪印谱”,妙趣横生。尹老师像个武学前辈,打通了我们的“任督二脉“,注入了内力又拓宽了视野。央美毕业后我从事少儿美育工作,尹老师的讲座对我的教学非常有启发,未来我考虑增设趣味雕刻课程,引导孩子们雕刻自己的童言童语、喜爱的小动物,或是制作自己家人的头像,将从美院汲取的养分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课程背景

《自我艺术构建》是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邀请绘画、摄影、书法、建筑设计、视觉传达等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授课,因其跨学科、学术性的优势,以及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备受师生推崇和期待的精品课程。

往期《自我艺术构建》课堂、课件(部分)



图片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学历教育,秉承“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为所有热爱艺术、追求梦想的人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艺术思维逻辑、跨学科学习意识,创造性视觉表达能力,适应当代艺术发展及艺术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整合全校教学资源,突出学科优势,严格教务管理,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真正获得核心竞争力。

图片

统筹 | 苑鸣鑫

编辑 | 杨   爽

摄影 | 余志冲


发布日期:2025-06-12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