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
。
A serene sunset.
2025
暑期开课
I HEARD THE ECHO
“
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
不可胜观也。
”
这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古语,道出了中国古代色彩哲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基本的颜色只有五种,但由此延展出的变化却可以无穷无尽,构成了中华文化中丰富绚丽的视觉世界。而这“五色”,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方正色”——青、赤、黄、白、黑。
它们并不是简单的颜色分类,而是天地万象的象征,是五行五方的映射,是伦理秩序与宇宙观念的缩影。
但这样看似高深的文化体系,其实早已悄然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色彩,欣赏中国的艺术基因
请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为什么“青出于蓝”—色彩课程
教学员中国传统色彩观念?
PART.
01
学色彩,是学习审美,
也是学习哲学
在中国古人眼中,色彩是有品格的,
是有“身份”的。
“五方正色”与五行学说一一对应:
青属木:东方之色,代表春生万物;
赤属火:南方之色,象征热烈与权威;
黄属土:居于中央,为皇权之色;
白属金:西方之色,清肃而明亮;
黑属水:北方之色,深沉而神秘。
这五种正色,不只是色彩的物理呈现,更承载着天地运行的规律、社会秩序的理念。在古代,衣冠服色是严格分等级的,贵族穿黄、祭天着青、丧礼用白,颜色成为礼仪和秩序的视觉语言。
《礼记》中有“衣正色,裳间色”之说,强调色彩的“正与偏”。“正”色是稳定的、庄重的;“间”色则是辅助的、装饰性的。由此也衍生出“色不过五”的理念,五种基础正色是色彩系统的骨架,其余皆由此派生。
《百美图》王振鹏 元
学习传统色彩,感悟当代生活
跨越千年,与我们并肩而行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色从未远离。它们正在以更柔软、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走进我们的衣橱、书桌、客厅,甚至妆容之中。
1. 在穿搭中
今天的“国风穿搭”,已不再局限于舞台和古装剧。在社交平台,许多年轻人将“黛青”“绛红”“竹月白”等传统色巧妙搭配,焕发出一种优雅而含蓄的东方气质。
比如,青色不再是古人衣袖间的诗意符号,而是出现在风衣、帽子、帆布包上的低饱和配色;绯红和朱砂,也成了春日里最受欢迎的口红色号。
02
榆林窟 第25窟 中唐
2. 在设计中
许多品牌在包装和视觉设计中开始大胆采用传统正色。你是否注意到,近年来很多中式茶饮、糕点品牌的包装上大量使用赤金、墨黑、米白等色调?这些色彩,不仅让人一眼辨识出“东方韵味”,更唤醒了我们对文化的亲切感。
闻献 品牌视觉图
甚至一些新中式家居品牌
用“青白+赤金”的搭配
在家具、灯具、软装中打造出具有传统意味的空间
静而耐看
张学良故居
3. 在影视与游戏中
《长安十二时辰》、《繁花》等热播剧中的服饰与置景,对正色运用可谓精细入微。赤色的宫灯、青色的幕布、黄色的锦袍,不只是美,更是历史语境的还原与文化记忆的唤醒。
游戏《王者荣耀》《原神》中也频频出现“国风配色”角色——青衣仙子、墨发红裳,玩家在“审美体验”中也悄然接触传统色彩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03
回归色彩,回归自我
中国的色彩不是大红大紫的张扬,而是讲究“以正为本,以变为妙”。从五正色中衍生出的数百种中国色,既有“黛蓝”“青黛”的深远内敛,也有“藕荷”“缃叶”的柔和温婉,它们共同构建出一种含蓄内省、讲究意境的东方审美。
当我们穿上一件米黄风衣,涂上朱砂色口红,选择青绿色的窗帘与书签……其实,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五色文化的现代篇章。
这种从传统中提炼而来的色彩智慧,提醒我们:审美不只是模仿流行,而是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色彩是最温柔的文化载体,它不用说话,却能让我们“看见自己是谁”。
《岁朝图》 赵昌 宋
课程
..............
希望你
见证色彩之美,也见证自身成长。
五方正色,是千年前古人对世界的理解;五色之变,是我们今天对生活的表达。
当我们真正理解“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的含义,或许就能明白:中国色彩之所以动人,不在于它的炫目,而在于它从不张扬却层层递进,像历史、像情感,也像我们内心那片静默而深远的天地。
让我们与色彩对话,与文化对话,也与自己对话。
授课时间
2024年7月初开课
班型:周末班/暑期班
周末班:每周日10:00 - 17:00
暑期班:暑假期间7天集训授课
【课程信息】
🔵 开课时间:
招满开课,开课时间7月初
🟡 课时
84课时(36理论+48实践)
🟢 地点
央美望京校区
🔴 媒介
丙烯、水粉、水彩、色粉等干性、水性颜料
| 仅限 | 10人 |
学费:
7000元
拥有央美学习体验
6月20日截止报名
课程咨询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课程
课程实时更新,请及时关注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践行美育服务大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核心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部属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践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美育行”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方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央美美育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贡献智慧和力量。
统筹:苑鸣鑫
审校:温粟媛
发布日期:2025-06-10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推荐站点 美术馆 图书馆 艺讯网 基金会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央美国际预科
办公室 党建 校友 学历教育 研修 线上展厅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