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图片

▲ 央美专升本2024级书法学韩学宽

在《中国书法大会》节目现场

在数字时代,当指尖轻触键盘逐渐成为人们书写日常、记录生活的主流方式时,24岁的韩学宽却选择逆流而上,以毛笔镌刻下属于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诠释着文化传承的崭新气象。

作品接连入选《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后,韩学宽收到了央视《中国书法大会》的邀约。这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袂打造的现象级节目,以深邃的视角、创新的呈现,让古老碑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与精神力量,已连续两季掀起传统文化热潮。

图片
图片
图片

▲ 现场书友书写“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历经多轮选拔,韩学宽作为节目中最年轻的书者之一,与丛文俊、蒙曼、陈志平教授等文化名家同台,现场完成隶书、金文、简帛书及卷轴创作,收获了专业认可。

图片

▲ 右一为韩学宽

“天选书法生”

10岁启蒙,15岁开始系统练习,大学深入书法专业领域,24岁以学生身份入选《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韩学宽的学书之路顺遂得令人艳羡。

图片

▲ 《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选作品

而这些成绩全部源自于他对书法的纯粹热爱。同学戏称他“卷王”,每天24小时,除了睡觉,不是在写字,就是在篆刻。

图片
图片

▲ 日常习作

自己勤练不辍之余,他还组织了一个免费自习室,住在附近的小伙伴,都去他那里写作业,很有氛围感。“他是我们这一届最棒的,没有之一”,同学们经常跟他讨教,他也毫无保留地分享。

图片

▲ 韩学宽家中的自习室

当然,这一路也绝非外界看来的一帆风顺。他的成长轨迹对年轻书法学习者尤其具有参考性。问题每个阶段都不相同,最早是为了考学,要努力提升自己专业能力,考上心仪的大学,这个阶段在技术层面困难比较大;上了大学对各种书体、碑帖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却不免陷入浅尝辄止的困境,泛泛的学习让效率打了折扣。

图片

“我觉得书法的学习还是一个内修的过程,需要了解更多的艺术形式,比如篆刻、绘画,包括诗词等应该都有些了解,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我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对书法的热爱,让他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但正确的方向引导尤为重要。

从“技术流”到“思想者”

来到央美这一年,最明显的感觉是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在韩学宽看来,专升本一年级的通识课程让自己在书法创作上有所突破成为可能。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领悟到通识课程与书法专业的内在关联,开始尝试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书法艺术,建立起一种“大艺术观”,逐渐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思想的表达。

《设计基础与思维》课让他养成了观察日常生活的习惯,有了看世界的新视角。洗手池上残留的发丝在他眼中成为了稍纵即逝的“痕迹艺术”。他试着把观察转化为创作,完成了对文字符号的另一种呈现。这种跨界的尝试,让他的书法作品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与时代感。

▲ 《设计基础与思维》课程作业

游览长城时,他捕捉到了城墙上不同时期游客的刻画痕迹,在看到时间流逝和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希望能唤起人们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图片

▲ 《图像中的艺术思考》课程作业

这个书法专业的“资优生”在《东方艺术通识》课上曾经两次作业“不合格”。他至今清楚地记得老师犀利的教诲:“央美并非供人炫技的秀场,而是锤炼思想的学术高地”。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课程,竟让他不知不觉间触摸到了书法的更高境界。而书法专业课的学习也更加专精,可以全面而深入地探究每一种书体的韵味与精髓。

在传承中新生

谈到书法的发展前景,韩学宽眼中满是笃定。随着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中国书法大会》等活动的推动,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书法学习者群体愈发年轻化,也使得书法能够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大家的生活,比如通过自媒体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设计蕴含书法元素的产品等。

图片

“中国李宁”品牌融入书法元素的功夫茶馆

平时他也在做一些书法普及的工作,例如给大学生上专业课,小朋友的书法兴趣班等。“书法传播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推动,任重道远,尽自己最大努力吧”。

图片

▲ 韩学宽给大学生讲授篆刻课程

从3000年前的甲骨文开始,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从未断流。现在,我们用头发写字、用App练笔,用书法字体制作表情包,不是在颠覆传统,而是在告诉世界:书法既可以回归传统,也可以连接未来。

正如央美校园里那棵古树,既扎根于深厚的土壤,又不断抽出新芽、触碰阳光。韩学宽和他的同龄人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文化传承的真谛——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让传统基因在当代语境中持续进化、生生不息。

图片
图片

央美·专升本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学历教育,秉承“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为所有热爱艺术、追求梦想的人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艺术思维逻辑、跨学科学习意识,创造性视觉表达能力,适应当代艺术发展及艺术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整合全校教学资源,突出学科优势,严格教务管理,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真正获得核心竞争力。

图片

统筹 | 苑鸣鑫

编辑 | 杨   爽


发布日期:2025-04-09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