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编者按

初见孔祥云,是在央美北区咖啡厅。


白T恤和深蓝牛仔裤的搭配,不加任何矫饰,说话慢慢的、柔柔的,我们一起聊了聊她拿起毛笔的旅程。“七八岁的时候我初次拿起毛笔,中途因为一些变故,我放弃了书法,但是对书法的热爱从未改变,这份爱让我来到了央美,鼓励我重拾梦想,沿着我曾经想走的路走下去。”


人到中年,很多人会无奈地说:“谈梦想太奢侈了。”但是也有那么一群人,在历经种种后重拾梦想,抛掉安逸、迎来新的成长。



图片

孔祥云与她的毕业创作



01 曾经



孔祥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为她选择了学书之路她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字。“每到夜晚,母亲坐在书桌旁一边织毛衣,一边监督我写字,一笔一画都不能马虎。”九岁她开始参加市级、全国的书法比赛,小有成绩。祥云坦承,刚开始谈不上喜欢,写的多了,书法顺理成章地融入她的生活。


就当一切都很顺畅的时候,意外发生了。10岁那年,母亲去世。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祖父母对她悉心照看,只是没有妈妈的看护,写书法变得可有可无,当时不懂事的她却庆幸终于不用熬夜写字了。


图片
图片

书法启蒙老师为孔祥云治印


图片

十岁前得过的一些奖章



中间几十年间,她几乎放下毛笔,直到遇到她的先生。“我有时候觉得他冥冥中好像是被母亲派来的,虽然没有母亲那么严格,但他会以他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旁敲侧击,带我看书画展览,置办笔墨纸砚,让我写这写那,不管写得如何,照单全收。”


2015年年底,孔祥云夫妇迁到宋庄,邻友全是书法家、画家,见识到不少有趣的灵魂,她在他们身上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2018年近耳顺之年的小姨来宋庄学画,炎炎酷暑,早出晚归,笔耕不缀,让她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被浓烈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孔祥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想再次拿起毛笔,继续书法学习之路。


图片

△孔祥云的先生将他外祖父曾一直用的砚滴送给她




02 重拾




2021年夏天,景德镇的朋友给她发来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的资讯,让孔祥云坚定了自己的书法求学之路。彼时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时间紧迫。她的先生说,如果考得上,可以放下琐事,去上学!父亲倒是觉得她年纪不小了,已经不需要文凭,何必那么辛苦。对她而言,能去中央美术学院系统学习书法,是她实现梦想的最佳路径。


图片


壬寅之春,孔祥云如愿以偿开启了央美专升本的学习生活。


第一次打开课表时她直接傻眼了,密密麻麻的课程写满了造型、色彩、摄影、设计、建筑、逻辑学、艺术哲学、东方艺术史、西方艺术史......自己全然陌生的课程。每次听课好像开魔盒,从开始摸不着头脑,到逐渐领悟学院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和良苦用心。大千世界中,艺术本是同源


由于没有绘画基础,很多课程作业、考试她都感到很吃力,好在遇到可爱的辅导员焦老师,耐心辅导到深夜,帮她纠正问题。孙老师的摄影课,时常将她拉回到学生时代,感受影像魅力。


图片

孔祥云和同学们在一起


图片
图片

在校学习期间造型及色彩作业



央美两年半的求学生活,她彻底打开了艺术视野,系统梳理了书法史,东方艺术史,甚至是世界艺术史。以前她认为,把字写的漂亮就是书法,如今才懂得书法不仅仅如此,写的美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书法还有许多深髓的艺术呈现方式。从刻画符号,青铜石刻,纸帛简牍,砖瓦陶文,以及新文献与古文字等等,这些知识是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


“不可只关乎技,更要心怀艺,最终化为道。”


图片

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时计历》海报设计




03 访碑




2023年夏天孔祥云参加了“中华美育行”——访碑游学社会美育活动。她怀着激动、期待与敬畏的心情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访碑之旅,也为她以瓦当为创作方向打下了丰厚的基础。


在洛阳,游历龙门石窟,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一千多年前褚遂良留下的《伊阙佛龛碑》,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洛阳古墓博物馆里,沉浸式体验了古代墓葬文化,感受古人视死如生的精神境界;走访多家私人博物馆,窥见各类馆藏精品,使她对字帖的理解更加形象立体,仿佛看到不同人物、家族,甚至是朝代更迭的真实面貌。从形态各异的文字上仿佛看见了书丹者与制碑人的身影,或谦卑恭敬,或情之所至,抑或不失活泼趣味。


图片

洛阳龙门石窟魏碑体书法“龙门二十品”(拓片)(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亲眼所见《始平公造像》



在西安,曾经熟悉的碑帖转眼间变成了一个个被凿刻出的真切字符,让她忍不住用手指去感触它们的深浅与大小;被《雁塔圣教序》吸引爬了七层古塔,大汗淋漓地发现它就躲在塔底外的角落,孤独地站立着,身披一件拓片让人琢磨不透,最终在大慈恩寺图书馆的老书上才得见它的真实面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无数珍奇文物让人眼花缭乱,人与物的交错,恍惚间大唐盛景浮现眼前;在西安考古研究所,很多还没来及整理考证的墓志碑、经幢被放在这里,它们的归宿即将是各大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着近五千件瓦当、古砖,是目前中国馆藏最多且最完整的古代砖瓦类专题博物馆。张馆长亲自为她们讲解,专业、详实的导览也为她日后的毕业创作开启一扇窗。


随行老师还为她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生动的讲座,将洛阳与西安两座看似平行的城市,用时间与文字的脉络交织在一起,将一路所见、所闻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串联,片断的游历像被拉成了一部电影,清晰可见


图片

几千件瓦当扑面而来


图片

登太原龙山寻访石窟造像



访碑结束后,在徐涛教授的指导下,她开始了瓦当创作。从不明就理地探索,到后来慢慢悟出一些书法的道理。比如在制做阶段,笔画的连接处必须牢固,如同书写篆隶笔画的焊接点;做拓片时,一下一下的拓印在宣纸上,又像书写中的积点成线,最终瓦当文字呈现的线条,与印章异曲同工,处处都要体现矛盾、变化、力量与节奏。


图片

△制作瓦当


图片

△孔祥云毕业创作展示


图片

△孔祥云毕业创作局部




04 现在



孔祥云与先生一同在做钟表文化的传播工作,运营着一个关于钟表的公众号,在钟表文化圈子里小有名气。他们将视线集中在200年前欧洲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一类怀表——大八件(中国市场表)。这类怀表与同时期其他怀表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技术为重,最早是中国皇家定制,集东西方艺术、工艺之美于一身。


每年他们会编辑制作一本钟表日历,至今已经推出6本。祥云将她在央美所学的知识,比如字体、装帧应用到《时计历》的设计中,也将第一方篆刻习作“吉祥”以押角印的形式呈现在日历中。


在央美读书期间,她一直在思考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钟表,如何将艺术与钟表文化融合,这也是她给自己未来设定的课题之一。


图片

时辰计时法怀表,手工雕刻机芯(中国市场表),私人收藏


图片

孔祥云夫妇制作的《时计历》


“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风景。”采访的最后,孔祥云说她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未来会继续学习,充实提升自己,为自己的下一个理想去努力。40岁的中年女性,重拾儿时的梦想,需要勇气和决然,孔祥云做到了。


只要你愿意,重拾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图片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课程

图片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AFA SCE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践行美育服务大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核心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部属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践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美育行”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方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央美美育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统筹:苑鸣鑫

编辑:温粟媛

图文:孔祥云


图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直达《书法篆刻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4-10-23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