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2020年,学习艺术是否仍有一条必经之路?





  “我国现代至当代的美术基础造型教育,基本是在沿用西方的古典素描教学体系,强调立体造型的准确性和结构的严谨性。但是实际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就逐渐边缘化甚至被取消,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家是否需要严谨的造型基础能力,美术院校是否要坚持“徐蒋体系”的基础造型教育也成了倍受关注、众说纷纭的话题。"


——邵大箴

《从法则走向自由—关于素描与艺术教育的思考》原载于《中国美术》2010年01期




如何进行造型基础训练,

在我国的现代美术教育中,

有着长期的争议。

面对不断变化的艺术世界;

面对美院改革后的招生、教学方式;

我们不得不思考:

美术家还要不要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 

美术院校还要不要坚持基础造型教育? 


今天,我们邀请到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晓林教授为我们解答这些疑惑。


李晓林教授



他,是全国美展金奖得主。自1997年以来,近20年间李晓林老师为《读者》杂志绘制插图。在他的画中常出现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画中人记录了时代变革带来的兴奋与激动、不安与惶恐。
































滑动观看李晓林老师作品


他说:

“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让我着迷。”

而他笔下的面孔,同样让观众过目难忘,

错落的明暗相互博弈,脸庞出现,

从写生中提炼的感受,似比真实更加生动。




Q: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素描?


对于造型基础训练中的重要学科素描,

李老师提到:

"人类自从有了绘画起,素描便无处不在。

一切画在纸上的都是素描"


人们常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学画应先从素描学起,

于是艺术求学必经之路:

几何体、石膏像、静物、大卫局部、

半身像、长期人体... ...


 这些训练是否可通往真正的素描?

 日复一日训练目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基础训练?

李老师认为:

"首先,素描是解决造型最基本的手段,同时,素描也是绘画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而不仅仅只是作为造型的基本功。在解决造型能力的基础上求得艺术上的表达,并以此来传达个人的感受,是素描的终极任务。"





Q: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素描?


李老师认为:

"人类自从有了绘画起,素描便无处不在。

操作简便,朴素而又直接的表达,

使得它在全世界都普及开来。"


在李老师看来,它最基本的,有几类:

“一、作为功能性的草图、手稿;

二、作为初学绘画入门最基本的造型训练;

三、独立的、以素描的本体语言

进行创造性研究的作品。”



" 在当代绘画领域里,

素描也是直接表达情感与观念的一种手段。"



“它能让你由简入繁,由易到难,

按步就班,循序渐进。

然而,素描是感知的艺术,

不能死学,更不能学死。”


“有人从速写起家,一辈子没有画过石膏像;

有人从临摹入手,再进入写生;

有人直接从画人开始,

从没有画过静物和石膏像;

也有人亦步亦趋,遵循学院的绘画之道,

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总之,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条件和不同的学习特性以及不同的兴趣点来确定自己的素描学习道路。在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素描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格调,是非常重要的。


在西方,一切纸上作品都可称作素描,甚至运用拼贴、影印、转印、摄影等手法再加以手工描绘点染,都视为素描的一种,其材料和语言相当的丰富。”


可以这么说,

 “有什么样的绘画样式就有什么样的素描方式,

 也就有什么样的素描基础,

 创造力的培养应贯穿在素描教学的始终。”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艺术教育还相对单一化,体现在素描教学上就更为明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素描教学会走向成熟,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素描教学理念。”




Q: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写生的价值?


谈到在素描、色彩训练中的重要训练手段“写生”,李老师曾经这样说:

“写生这种东西在今天要么铺天盖地,

要么被人斥为落后的玩艺儿,

 但在我眼里这种方式弥足珍贵,

 它让我浑身是胆,充满激情充满能量。”
































滑动观看李晓林老师水彩、油画写生作品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场合下挑战自己,就像是喝了一壶陈年老酒,能活血壮胆,即兴发挥,许多可能性被调动出来,既可以在限制中寻求自由,又能在与对象的交流碰撞中捕捉那份真实的感动。”


“既动心练眼还练手,

写出生活、生命和生动,

写出语言技巧和意外。”


“写生决不是描摹,不是照相机,写生是在感觉中提炼,汲取最重要的信息。在我看来,写生给我带来的养份,虽然老旧,我总希望自己能写出哪怕一丝新意,或是写出水平,写出质量,写出激情,更重要的,写出真实的感受。”


 “无论水彩、色粉、素描或者油画,

 我都想尝试。

 我总认为,材料媒介只是工具不同而已,

 它们可以相互补充,互相生发,

 我也希望自己能得心应手,

 充满新鲜感和对绘画永无休止的欲望。"





李晓林


1961 年 1 月生于山西太原。

199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任文化部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评审专家、第十届、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评委、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五届、六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等。

作品曾获得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全国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版画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铜牌奖、银牌奖;全国第六届、八届、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教育中心 

「学院经典」课程特聘导师:李晓林教授 

 为全国各界美术教师、爱好者亲自授课 

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教育中心落地泉城济南,

首届「学院经典」系列素描、色彩专项课程,

将于9月开课。

授课地点:济南大明湖100号,

目前面向社会招生。

「学院经典」系列课程专为艺术初学者、艺术爱好者及艺术教师设计,深入浅出的讲授中国最高艺术学府的经典课程,学员将在专业的指导中踏入艺术殿堂,协助艺术教师走进学院授课体系,把握新时代的艺术脉搏。


点击下方海报

了解课程详情


添加二维码报名咨询

咨询课程,请添加素描教学研修班负责老师微信


咨询课程,请添加色彩教学研修班负责老师微信



注: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唯一官方报名渠道,各位学员请通过中央美术学院唯一官方账户缴纳报名费及学费,请勿轻信其他社会教育机构。


作品图片鸣谢:李晓林老师



统筹:苑鸣鑫

采访:王启凡

韩青臻

撰稿:韩青臻

编辑:焦韫思






发布日期:2020-08-05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