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研修班

图片

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引领着后来者前行。提及中国油画史,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无疑是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01

图片

马克西莫夫

培训班

▲ 马克西莫夫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我国的美术事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苏联画家和教育家马克西莫夫受邀来到中国,于1955年至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办了油画训练班,即马克西莫夫培训班。

图片

▲ 马克西莫夫在指导教学

该培训班以“培养熟练地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表现技术及先进的科学方法的 高等美术学校师资及油画创作人材”为目的。

此次参加培训的学生从全国美院选拔而来,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央美老先生靳尚谊、冯法祀、詹建俊等人。他们在马克西莫夫的亲自指导下,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油画技法,更学习到一套在那时较为系统全面的油画教学方法,为中国油画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 右一马克西莫夫,右二靳尚谊,右三袁浩,左站立者高虹

那时的学员对油画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难以付诸实践。因而马克西莫夫的教学是以创作为中心,重视学员的素描和色彩的基础教学。他在课堂上常常强调:

“从整个轮廓看画得还不错,还像被画对象,但是看内部的东西就感到不够,要注意肌肉之间的联系,要注意结构,要理解形是怎样形成的。”


“只是素描似地画出来,油画的感觉就没有了。应该注意如何让颜色更丰富起来。”

他努力让学员们认识到所有的体面和明暗的呈现都是因结构而起,素描造型训练就是要锻炼透过现象抓住形体本质的能力。而油画的任务就是“研究和理解种种物体的色彩和形,并善于用色彩来再现他们。”除了室内对色彩运用的学习,马克西莫夫又通过外光写生的方式锻炼学员们对客观复杂世界的观察能力,使学员们能够把握世界上色彩的细微变化并在画布上将其表现出来。


马克西莫夫的油画教学方法为新中国油画教学提供了一套“油画教育正规化重建所需要的教学蓝本”,为今后的油画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

第一届

油画研修班

▲ 罗中立凭《父亲》(中国美术馆收藏)

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金奖

时光回溯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改革开放曙光初现的年代。全国的青年美术家们,如同久旱逢甘霖般,从“文革”的沉重枷锁中挣脱而出。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迸发出无穷的创作激情,催生出一系列璀璨夺目的美术佳作。在此背景下,1980年12月21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通过展示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图片

▲ 1980年7月于同代人画展上的合影

央美老教育家江丰先生热烈支持,并借机提议在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一种高层次的进修班,用以培养这一批优秀青年美术家。1982年,第一届油画研修班正式成立,这也使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教育上别开生面地开辟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后来各专业的“研修班”、“高研班”、“普通进修班”、“助教进修班”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图片

▲ 1983年秋 研修班学员与澳大利亚油画修复保养技术专家座谈后在中国美术馆合影

图片

▲ 1984年7月 研修班毕业创作展开幕时老师与学员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门前合影

此次研修班学员组成复杂,在特殊时期,央美勇于打破常规的人才选拔制度,不论学历、年龄、资历、外语等能力如何,只要专业能力达标,均可中选。研修班以油画教学为核心,注重对传统油画技法的研究与传承,进而培养具有表现力和个性化的艺术语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自觉的、贴近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靳尚谊、冯法祀、韦启美、李天祥、金维诺、邵大箴等资深老师言传身教,为学员的艺术成长提供最丰盛的养料。中央美术学院秉持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传统,在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图片
图片

▲ 1983年9月 研修班在西藏那曲写生

图片
图片

▲ 1984年春 研修班学员的课外娱乐



03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

历届

油画研修班

▲ 苏高礼给第十届油画系研修班上课

自第一届研修班结业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的教学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研修班的开展与社会的发展、变革同步,具有历史性与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它遵循着油画研修班的教学传统,注重油画最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语言的基础训练;同时又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受新鲜的艺术思潮,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和谐共生。

图片

▲ 第二届油画系研修班合影

图片

▲ 第五届油画系研修班合影

图片

▲ 第七届油画系研修班素描课

图片

▲ 第九届油画系研修班合影

不同阶段的研修班深刻映射了文化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趋势与潮流,它们各自聚焦于特定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致力于通过教育与研讨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文化艺术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图片
图片

▲ 封处方(第一届学员)

秋实 1984

▲ 吴银彬(第二届学员) 

脊背 1989

图片
图片

▲ 周宇(第五届学员)

祝福 1991

▲刘宣 (第六届学员)

夏日 1993

图片
图片

▲ 丁卓芹(第八届学员)

思念 1997

▲ 史国强(第九届学员)

风筝系列·之十 1997



04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油画研修班

▲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油画高级研修班课堂

时至今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的教学传统仍在继续。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油画研修班秉持着央美“有教无类”的教学传统,以继承、借鉴优秀的西方绘画技法与文化精神为宗旨,在教学中坚持中西对比、触类旁通的精神,从对绘画传统语言深入的对比研究中,发掘出全新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与创造性。

图片

▲ 老师带领学员参观展览

图片

▲ 油画研修班课堂

研修班选择代表西方绘画语言中有着不同艺术思维方式同时又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基础绘画语言,配合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语言教学传统、严谨的基础造型训练作为此班的专业课程设置。通过研修学习的形式,使学员具备严谨的造型能力,对多种绘画语言的掌控能力,从而能够创作出一些更有新意的作品,为今后的创作之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 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系谱—写实油画教学研究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所面临的艺术问题,但不变的是油画教学与创作传统的继承。稳固的根基是创新与发展的基石,唯有深刻理解并继承这一传统,方能在此坚实基础上绽放创意之花。正如苏高礼教授在油画研修班的教学中反复强调的:

“在习作阶段对造型、色彩等绘画体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部关系和原则一定要花力气去认识和掌握,我们认为这是学习油画的本体论问题,也是中国人学习油画最难解决的带有观念性的问题。”

图片
图片

▲ 油画研修班课堂

随着全民美育时代的来临,研修油画已经不局限于从事专业领域的人群,越来越多热爱油画的人们开始寻求系统的教学。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油画教学实践中,研发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央美的学术标准和教学理念向更广泛的人群传递。


此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的教学血脉之中,为广大学员搭建起一座通向深度研习与持续创新的桥梁,确保他们在艺术的征途上既有根可循,又有翼可展。



学员作品


图片

戎国辉

大胡子

图片

王文革

双人体写生

图片

涂启先

老外学戏

图片

刘习宁

丙烯综合材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曹庆晖:《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内容和影响》,中国美术,2012年第6期.

2.桑莲居:《马克西莫夫和他的“油训班”:半个世纪前中国油画发展的奠基》,网址:https://www.sohu.com/a/258054766_652871

3.中央美院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研修班作品集》,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06.

4.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的“他们那一届”研修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https://www.cafamuseum.org/exhibit/newsdetail/2405

5.杨萍:《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https://www.caanet.org.cn/specialnewsdetail.mx?id=2

6.苏高礼,殷双喜:《穿越世纪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作品集 1982-1999》,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 1999.09.


END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课程

图片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AFA SCE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践行美育服务大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核心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部属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践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美育行”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方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央美美育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统筹:苑鸣鑫

审校:温粟媛

编辑:夏   冉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发布日期:2024-08-15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