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在绘画中、雕刻中,在建筑艺术中、园林艺术中,甚至在一切造型艺术中,素描都是根本性的东西。

                        ---摘自 《康德著作全集》 


手部在肖像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也像头部一样,具有独特的特性。人手的结构复杂,有丰富的变化形式。绘画中对手的研究十分重要。要考虑它的造型关系、质感与动作,双手可以表现年龄、职业和性格。


图片


作者:伊·叶·列宾

尺寸:124cm×88cm

材料:布面油画

年代:1887年


揭示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手的表现力。例如列宾是公认的现实主义肖像大师,作品《托尔斯泰肖像》中,握紧椅子与持书的手粗糙且坚实有力,从细节中表现出这位大文豪经常参与耕种等劳作的优秀品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劳动人民,粗大沾满污泥的双手也映衬出人民的辛酸生活,引起观众共鸣。



图片


手部习作 作者:门采尔 


在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的研究十分兴盛,米开朗基罗、列奥纳多·达·芬奇和其他画家为人体解剖学构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科研资料。

画家应当精通素描,并懂得典型的人体、人的头部、手部及其他部分的构图规律。彻底地了解解剖学素描的知识,同样十分必要,而且对此应不断地深入钻研。



图片


画家母亲的手  作者:威廉海姆·莱德 


如何塑造手部?



如果不了解手部解剖结构,绘画手部的过程就像在写一篇流水账式的文章,没有章法,无法深入。掌握了手的构造及其比例、以及外部结构的特点后,才可以正确地把它绘制出来。



图片
图片



素描作品摘自《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素描高级课程教学》 



图片


《人体解剖素描研究项目》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课程,是造型艺术基础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研修班秉承传播央美美育理念,为广大社会美术爱好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让美育走进社会、走进人民。



一、手部解剖知识


手部的骨骼排列形状有些类似扇形。由紧密排列的8块腕骨、5块长形的掌骨和14块指骨构成,整只手共有27块骨骼、16个关节。手部的肌肉有拇收肌、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备侧肌、掌侧骨肌、小指对掌肌、小指展肌、掌短肌、掌长肌腱、骨间背侧肌、指总伸肌腱 。

腕部中心点至中指指尖就是手部的长度。中指最长,食指与无名指在长度上接近等长。小指指尖与无名指第二节指骨相对。拇指与手掌形成大约25度~30度的角度,拇指的指尖与食指第一节指骨端相对。

腕部由八块腕骨构成,这些骨头小而不规则,并由韧带紧紧连接形成一个拱形。它连接手掌与小臂,使手屈伸、侧屈和回旋。腕骨比前臂的端头更小,会在两侧收小。腕部后的尺骨头与桡骨茎突是两个明显的骨点,是重要造型特征之一。


图片

解剖图摘自【英】萨拉·西蒙伯尔特 著《艺用人体解剖》 

注意突出的指节及腕骨、伸肌腱、脂肪组织及血管。观察自己的手,就可以发现手背上的骨头和肌腱较多,而手掌则相反,因为手掌较厚,有肌肉群和脂肪层。当手朝下并保持不动,手背上的静脉凸起会更明显。

手指甲有一定的弧度,它的四边与手指有不同的连接方式,里边埋在皮肤下,两侧镶嵌在手指上,外边是指甲的断面。

手掌的鱼际是高高的、肥厚而且柔软,它包含了拇指短肌。小鱼际更长一些,位置更低、更坚硬,并且更加接近三角形。在指节下贯穿两部分的是第三部分,即手掌的小丘。 


图片

解剖图摘自【英】萨拉·西蒙伯尔特 著《艺用人体解剖》 





二、关于手部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刻画


儿童的手、老人的手、男人的手和女人的手,是因人而异的,正像他们的脸千差万别。也有职业经历的区别,还有地域人种的区别。它们在形态上有宽大与纤细、粗糙与细腻之分;在动作上有紧张与松弛,强悍与文弱之别。

儿童的手,它充满脂肪、独特的褶皱、指骨与掌骨之间的酒窝都很有代表性。儿童由于尚在发育,手骨比例较成人的细小且短,骨骺未融合,骨点不明显。手指上尖下粗,手背有更多的脂肪。

老人的手几乎没有脂肪,皮肤松弛且缺乏弹性,遍布皱纹。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肌肉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手指关节会肿大变形,并且有抖动。

图片

手部习作  作者:约翰·辛格·萨金特 

青年男性的手部,它更大更沉重,肌肉发达。

习惯于劳动的手,外边缘不规整,鱼际突起的肌肉厚大,掌丘更厚。主要的关节增大,变得方正、粗糙。腱变得更加明显,皮肤更硬,以至于褶皱更深、静脉更突出。

对不习惯劳动的手来说,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手掌的肌肉显现出柔软圆滑的外观,皮肤光滑细腻。关节不仅不粗糙,匀称而且可能会过分地有弹性。手的骨头很少有弹性曲线,更直更轻。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女性的手部皮肤较于男性会更细腻,关节小巧且稍稍有些角度,手指细长。《孔雀东南飞》中对女性手部有“指如削葱根”这样的描写。

图片

夏娃的手臂  作者:丢勒 




课程概括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人体动态等与造型有关的一门学科,是认识人体,塑造人物形象,解决人物素描问题的基础工具。

课程大致分为讲座和模写两部分。讲座包含人体的基本概况及基本知识,人体骨骼和肌肉之间的关系,人体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表面的基本形状及其造型特点,关节活动特点、人体韵律等基础知识理论。模写包含对头骨、头部肌肉石膏像、人物头像,人体骨架、人体肌肉石膏像以及人体的写生等训练。


课程设置


模块1: 石膏头像写生,写生头部及颈部骨骼、肌肉解剖知识、造型研究和写生训练。 

模块2:石膏人体写生,人体上肢、人体下肢及胸腔骨骼肌肉解剖知识、造型研究和写生训练。 

模块3:男人体正、反面模写。 

注: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在同等条件下对课程进行微调。  


学生作品


图片

        人体解剖素描研究专项研修班课堂实况

图片

        人体解剖素描研究专项研修班课堂实况

图片

        学员作品

图片

        学员作品

图片

        学员作品


课程资讯


人体解剖基础训练课程(秋季班)

授课时间: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周一至周五上课,每日09:00-12:00 13:00:-16:30

授课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花家地校区(本部)

请联系负责老师了解课程详情内容以及报名事宜,电话,微信均可。

课程负责老师:治老师

电话微信同号:156 3008 8661


图片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课程

图片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AFA SCE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践行美育服务大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核心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部属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践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美育行”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方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央美美育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统筹:苑鸣鑫

审校:温粟媛



图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直达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4-08-13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