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图片


毕业,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是新的开始,

对于2024级专升本毕业生来说,又多了一层别样的含义。

——毕业了,才是真正的“央美人”!

 

跨学科学习,

高学历回归本科课堂

34%前置学历的“含本率”

50-60%的淘汰率

2.5年,912天,7300+小时,13920+课时

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升本被评为专升本的“天花板”

 

央美2.0版专升本毕业生,经历过两年半请假不能超过50学时的出勤考核,争分夺秒地完成过一科又一科“烧脑”的课堂作业,时刻提醒自己没成绩或者不合格就将面临退学,学位英语要奋力去冲,还要战胜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反复修改调整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央美2.0版专升本毕业生收获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过去和未来,经历过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升本学习之后,每个人会呈现出怎样的人生图景?

在一件件的作品中,你会找到答案。



01 

何为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


2024年6月7日,2024级专升本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暨2024届专升本毕业汇报展在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3层如期举行。本次展览包括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建筑学五个专业,共计81名学生,展出作品150余件。


2024届毕业生来自金融、法律、工程、商务、传媒、文旅、公安、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入学前已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9人,其中硕士学历3人,博士学历1人。当学历不断升级已经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他们却选择回归本科课堂,探寻艺术之本,学习之本。


蔡元培先生常对学生们说:“诸君须知,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


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2.0版教学改革的初衷正是面向时代人才的培养和需求问题,给出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路径。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坚持“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首都高校的职能,解决了考生不断增长的报考需求与全日制招生有限的矛盾,满足广大跨专业学习者接受学院系统教育的机会,为终身学习者增强职场竞争力提供艺术学习的解决方案。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了以教授为主的教学团队,坚守教育初心,共同重新定义的“专升本”;溯本求源,强化教学与管理的体系化建设,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与个体发展需求的艺术类终身教育新范式,为打造学习型社会贡献出央美的智慧和力量。2023年,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教学改革团队获评北京市教委“专升本2.0版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02 

艺术需要自我建构



绘画专业


注重塑造跨学科思维与表达能力,建立当代性创作方法,提升艺术综合素养完善自我艺术构架。


图片

绘画专业展览现场


专业特色与亮点:


为解决业余形式学习时长不足与中央美术学院专业高难度之间的矛盾,绘画专业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的讲解,工作方法的建立及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要核心。课程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展开,明确要求学生记录创作过程,最终以作品集的形式呈现课题研究成果。


鼓励学生从探索身边的事物出发,深入探寻个人体验的丰富内涵,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线索和图像中的真实。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带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这些成为他们不同于常规的艺术源泉,他们偶汇于此,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融合,才有了此刻的精彩。





图片

/李福龙/


原专业:陶瓷艺术设计(现代陶瓷方向)

职业:陶瓷设计师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为纯文科生,专科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陶艺方向),目前仍在从事陶瓷设计相关工作。从小热爱艺术与设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专科毕业后考入央美继续教育学院就读绘画专业,让艺术引领自己,开始人生新的征程,我坚定的认为艺术是让一个人成为人的关键,是对抗异化的良药。


图片


图片

《微生命》;

瓷泥 颜色釉 木板;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冯海涛、冯杰、路昊、吴小虎、王启凡、治龙、韩青臻


作品简介

微观状态下细胞如此的渺小脆弱,但是细胞有着惊叹的本能“呼吸,生长,繁衍”细胞不仅象征每一个生命体的可能性,细胞意味着生与死,当前国际形式战乱不止,无辜的生命将被终结,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就像细胞一样脆弱,但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梦想是不变的。


手雷和枪表达的是战争,骷髅头表达的是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死亡,残垣断壁废墟想要传递的是人类家园遭受到破坏后凄凉的景象,希望通过作品来表现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图片

/贾智雅/


原专业:电子商务

职业:平安银行客户经理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专业电子商务,毕业后我步入了金融行业。然而,内心深处对美的追寻从未停歇,于是将银行的职业生涯折叠成记忆的一角,勇敢地踏上了艺术的征途。随后考入央美继续教育学院就读绘画专业,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希望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窥窗之影:窗边的她》

14×14cm×6幅|纸本铅笔

指导教师:冯海涛、冯杰、路昊、吴小虎、王启凡、治龙、韩青臻


作品简介

受到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窥视视角启发,我的创作系列通过窥视的视角描绘了一个独居女孩真实且私密的日常生活。使用鱼眼镜头的效果和极小的尺寸,突出了身临其境的偷窥视角和隐秘心理。细致入微的黑白刻画不仅满足了窥视者“看清一切”的欲望,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也希望引发人们在互联网“裸奔”时代,对隐私的思考与关注。






图片

/梁玉香/


原专业:广告

职业:培训机构老师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专业为广告专业,做过几年平面设计,也画过几年国画。我总感觉自己在绘画认知和思维上缺乏系统的训练和高度,这种缺乏有一股强烈的吸引力和动力,这股力量引导着我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绘画专业,博大而深邃的理论课堂,脑洞全开的日常实践作业,完全沉浸进去后方知艺术果然是精神世界的一块“圣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襄麦冬种植衰落记》

半生熟宣纸、碳素笔;30cm×26.5cm;150cm×132.5cm

指导教师:冯海涛、冯杰、路昊、吴小虎、王启凡、治龙、韩青臻



作品简介

作品以八九十年代连环画的形式记录和再现家乡60多年的中药材麦冬的种植史,

也揭示了襄麦冬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1.农家为了麦冬能够获利更多,使用硫磺熏烤麦冬。

2.工业园、化工厂、电厂的建立,村里空气,水源受到了污染。

3.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村里只剩下老人和部分幼儿。同时也由于家乡“空村”这种现象引发当下思考和警示未来。





图片

/杨菲/


原专业:幼儿教育

职业:教师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为幼儿教育专业,从小就希望将来成为画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与绘画失之交臂,师大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命运的齿轮从荣幸的被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绘画专业录取后开始,心中的绘画梦重新在此绽放,央美的学习经历让绘画成为了人生的精神信仰,今后将会更加坚定的守候绘画这片净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庭·空间》

木板丙烯 68x55cm 54x62cm

指导教师:冯海涛、冯杰、路昊、吴小虎、王启凡、治龙、韩青臻



作品简介

在这个时代,人们手机不离手变为常态,对身边的人却漠然视之,家庭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它意味着爱、温暖、亲密与安全感,家庭空间由一个个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空间组成,在这组作品中,冷静、理性、简约的空间分割让温暖的家庭散发出孤独的气氛,异形的色块加强了空间的延伸,缩小的人物似乎完全被这种无限的空间所包围,疏离的情绪也随之无限蔓延。这组《家庭·空间》作品希望人们重新审视陪伴在身边的人。




03 

“学习力”永不过时



摄影专业


为人生每个阶段以最好的方式提供专业知识、技能与思维启迪。


图片

摄影专业展览现场


专业特色与亮点:


摄影专业的定位是成为提升社会美育与人才塑造的桥梁,通过2.5年的学习,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有前瞻性的创意人才。


根据继续教育生源特点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入口问题。快速转换思维——在最短时间内让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融入美院教学氛围;其二,是出口问题。传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讲究“适时”的状态,如一味追逐“潮流”,总有褪去之时,但“学习能力”永不过时。对“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备学习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在处理具体事情时便能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稳扎稳打,无论观念如何变化,科技如何创新,具备以上素质的人才一定能紧贴时代脉搏。


本展览呈现的是八位学员的创作成果。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将自身的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融入课程所学,呈现出一批涵盖身份认知、消费主义、区域地缘、原生家庭与视觉秩序探索等一系列主题作品。在形式上,学生依据专业水平与兴趣从不同纬度进行探索:从传统大画幅相机拍摄、光绘摄影、大型置景、烧制玻璃装置、材料媒介应用到3D打印技术与AI技术,广泛地进行结合与实践。这既是对学生个人创作的检验,也是对上述摄影教学的梳理与呈现。






图片

/巩乐/


原专业:摄影

职业:警察



个人简介

本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艺术类学士,目前工作于北京市公安局,是一名社区民警。由于我从小热爱学习美术,在中央美术学院专升本2.0计划启动后考入央美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专业,继续巩固、提高专业水平,希望所学成果能够运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未来继续保有热爱艺术的初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我是》

艺术微喷 40*60cm

指导教师:孙洋、王龙江、杨大为



作品简介

作品试图塑造个人在社会中职业身份的认同与生活中自我身份的追寻。作品结合自身通过艺术家职业身份与个人身份相并置,通过摄影艺术手法塑造职业身份与个人身份之间的认同与追寻,探索不同个人身份之间的关系。





图片

陈晨/


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职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育处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为理工科学生,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目前工作于医学院教育部门。自幼热爱艺术,从小学习音乐,后因工作原因转而学习理工科。但在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始终认为情感充沛,敏感活跃的自己,需要艺术慰藉心灵并表达精神世界的内容。也因家中祖父曾为战地摄影师,对摄影有着特殊的情感与领悟,最终选择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专业,实现深埋于心中的艺术梦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希波克拉底誓言》

80 cm X 60cm 艺术微喷

指导教师:孙洋、王龙江、杨大为



作品简介

医学是贯穿人类文明历程的古老学科,是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被尊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被视为医者的职业伦理典范。


作品以《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一典型的学科文化标志为题,从近观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客观性摄影语言描绘现实中的医疗场景与器物,并运用遮盖元素表现医者对于生命奥秘的揭示以及公众视角下医学的神秘,将科学、理性的学科气质审美化,表达医学严肃、冷静、克制的背后是对生命充满温度的护佑与敬畏。






图片

/郭景法/


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职业:时尚品牌策划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多年的品牌文字策划相关工作。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繁忙对于年少时热爱的艺术只能深埋心底,之后终于鼓足勇气考入央美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专业。在美院这个最高艺术殿堂的系统化学习,就是重新审视和塑造自我的历程。



作品简介

记忆是否真实?是否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亦或生⻓?

作品以综合媒材的方式进行了记忆的重塑,使用了褪色的老照片、破旧的老物件、玻璃以及其他材料进行创作。体现了记忆与现实的关系,个人与不断变化的故乡的关系,以及过往与现在的情感交织。在这里,作品是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成为有关自己实践的记忆。沿着记忆的指引,反思转瞬即逝的瞬间,感知时间的流动,唤起自己来自何处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闻喜》

艺术微喷+玻璃等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孙洋、王龙江、杨大为





图片

欧阳彩霞/


原专业:数学教育专业

职业:电商运营数据分析师




个人简介

本人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商运营数据分析,目前就职于日企电商部门。习惯以理科思维探索世界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具有非常细腻敏感的观察力,于是开始思索如何用艺术来表达自我观察。决心备考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探索摄影,进而探索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感受的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相》

80×60cm 艺术微喷

指导教师:孙洋、王龙江、杨大为



作品简介

作品以情感作为第一要素,利用光绘摄影这一媒介,通过转译视障人群自述的成长故事,试图探索影像叙事与个人情感表达之间的紧密联系。以生活经历为出发点,将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物品通过光绘技术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影像。利用光源将被拍摄物体照亮,让其从黑暗中跳跃出来,传达了视障人群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生活中危险的感知,同时隐喻了光明与黑暗、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哲学对话。





图片

/刘国坤/


原专业:摄影摄像技术

职业:时尚摄影师




个人简介

本人大学摄影专业毕业后从事时尚摄影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相结合。由于遇到了发展瓶颈,所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专业,通过两年半的学习与创作,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梳理,突破了现阶段创作瓶颈,完成了基础的自我蜕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囹圄》

玻璃+艺术喷绘;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孙洋、王龙江、杨大为



作品介绍

人的局限性有些是自然的不可逾越的,能够解决局限性问题的或许只有时间。


作品《囹圄》从局限性出发,制造了一个非正常重力的空间,此空间中用光和钟表的元素代表时间。利用模糊影像的方式表达局限性的隐蔽特征、用封存空间的方式表达局限性的不可逾越,不设置固定剧本的方式让演员在此空间中演译自己的感受,更像人生百态。从上帝视角去观察并记录着发生在此空间中的行为,再次表达我们身陷囹圄却不自知的状态。




04 

“本乎天地之心”



书法学专业

“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孙过庭《书谱》


图片

书法学专业展览现场


专业特色与亮点:


本次毕业展作品整体形式丰富,每位毕业生的作品不仅在展陈上不尽相同,而且在书风取法上也各有特色;金文大篆、秦汉八体、简牍帛书、晋唐正楷、明清立轴等皆有所取法,作品形式多样,亦有可观之处。可以看出每位毕业生在学习时光中的悉心研究与探索。且由于每位毕业生之间的年龄与之前所从事的专业跨度较大,因此作品所呈现出的格调也有所不同,各有特色。正合孙过庭《书谱》所言:“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图片

/黄萍萍/


原专业:博士 英语专业

职业: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教师




个人简介

我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是学习英语教育相关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英语讲师。我在留学期间发现通晓中英双语人士通常能够承担小说的翻译工作,却难以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鉴赏。我意识到一个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外语人,不仅要通晓外国语言,还要具备跨学科能力。于是,我决心赴中央美院求学,重拾对书法的热忱,身体力行地践行博雅教育。


图片

《篆刻印屏一组》

 15*25cm (9个) 20*30*cm (1个) ; 陶印

指导教师:徐涛、洪厚甜、尹海龙、蔡梦霞、张啸东



作品介绍

篆刻作品以“中西文明交流与互鉴”为主题,以中国对外交流和外国来华交流为两条主线,创作十方陶印。

在印章内容上,选取两组内容进行创作,一是中国对外交流,包括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等;二是外国人士来华,包括利玛窦、阿倍仲麻吕、鉴真等等。基于以上的内容构思,篆刻的创作围绕诸如“凿空西域”等与语言和中西文明交流的词语与诗句展开。






图片

/张亚军/


原专业:教育学

职业:教师




个人简介

我热爱书法,从小到大。闲暇之余的书法练习能给我带来内心的平静。有幸考入美院深造,系统学习,受益匪浅!不光是从技法上的提升,更多的是伴随着理论和眼界的升华,让我对书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图片

《录李白诗一首》  

239×51cm  仿古宣

指导教师:徐涛、洪厚甜、尹海龙、蔡梦霞、张啸东



作品介绍

文本内容为李白诗词《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整体取法:王铎行书。

在作品表现中尽量把握王铎结字风格特点,字势多为纵向,大小错落,主要突出字间联系,追求书写的自然性。






图片

/陈仙南/


原专业:学前教育

职业:培训机构教师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人文大学,有幸进入央美学习两年有余,建筑、设计、摄影、造型基础...等等“熟悉却又陌生”的课程,好比“点燃”之于“火种”,让埋头于书法碑帖的我,认识到更多不一样的美。


图片

节录《章安杂说》

90.5cm×210cm;半生熟宣纸

指导教师:徐涛、洪厚甜、尹海龙、蔡梦霞、张啸东



作品介绍

作品内容选自清代赵之谦《章安杂说》。我喜爱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的浑厚朴拙,也喜爱赵之谦《饶歌册》的烂漫天真,我在书写过程中表达了对线条“厚且松”的理解以及在整体章法上学习了《饶歌册》在“不规矩中寻求呼应,以达到平衡”的做法,追求金石碑刻斑驳、漫漶之意。





图片

/孔祥云/


原专业:影视节目制作

职业:编辑




个人简介

从事编辑工作近二十年,先后围绕室内设计与钟表领域工作,因幼年时种下了书法的种子,没想几十年后竟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继续生根发芽。


图片



图片
图片



《吉语瓦当一组》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徐涛、洪厚甜、尹海龙、蔡梦霞、张啸东



作品介绍

依古代秦汉瓦当为范本,语出《论语》、《老子》、《中庸》、《书论》等典籍,采用古籀书体,借鉴篆刻手法,自制吉语瓦当一组。




05 

用多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学生对社交媒体、大数据和新兴技术的理解,以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图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展览现场



专业特色与亮点: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在不断发展的数字时代中具备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的从业者。根植于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以专业的敏感度捕捉社会发展和消费趋势。培养学生对社交媒体、大数据和新兴技术的理解,以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锻炼运用多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届毕业生来自不同的领域,在第一学历阶段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结合原工作或者专业的方向,着重强调从社会观察、设计伦理、人际关系、行业思辨、AI与现实等角度展开调研,并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身的语言,以视觉、互动、声音等多元化形式展开。突出有感而发、脚踏实地、深入社会的实践精神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图片

万子龙/


原专业:日语

职业:日企平面设计师




个人简介

我本科是日语专业,受威廉姆斯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启蒙,开始踏入设计行业。作为“编外人员”在设计上走了很多弯路,我逐渐意识到仅凭热爱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考入央美后,我毅然放弃工作来到北京。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觉醒时刻,晚一点也没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零塑海洋》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广福、孙海英、张珊珊、曹茜、明伟、王菁



作品介绍

高频重复的一次性产品消费造成了大量塑料包装被丢弃,部分垃圾会进入河流,最后汇入海洋。我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将可降解生物基塑料应用于包装设计。通过实践和实验的方式,使用烧杯、厨房秤等简单工具制作塑料,原料来自于明胶和海藻酸钠。我惊喜的发现,即使是简单工艺制作的塑料薄膜,依然可以具有利用价值。6月5日正逢第53个世界环境日,《零塑海洋》是我聚焦环保议题的一次勇敢尝试。希望通过这次尝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微小的行动汇集起来也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图片

郭媛媛/


原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职业:游戏行业品牌宣传




个人简介

我的原专业为艺术设计专业,14年毕业至今已有9年时间,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游戏国内发行品宣负责人,今年恰好是我工作第十年,在美院两年半的时间里,重新接触视觉传达专业,也再次刷新对专业的思考及认知,感谢美院送给我的十年“重启”毕业礼,为我的下一个十年加冕。


图片
图片
图片

《GAME+》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广福、孙海英、张珊珊、曹茜、明伟、王菁



作品介绍

在游戏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产业高利润更加加速了行业发展,且衍生出相对“套路化”商业模式,引发游戏设计同质化等行业问题,也成为制约游戏设计多元化和发展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本次设计作品,从思辨视角切入,通过对经典游戏Logo设计成因分析,以及探讨游戏Logo设计背后的多种因素,借助提取元素进行设计实验转化,从而激发更多人对于游戏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辨探讨。






图片

李潇/


原专业:本科应用物理,研究生工业工程

职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经理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为纯理工生,本科应用物理专业,研究生工业工程专业,目前仍在自动化领域从事产品经理的工作。但由于从小热爱艺术与设计相关,北航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央美继续教育学院就读视觉传达专业,终于把“爱好”转正成了“专业”。热爱艺术,是因为我始终相信——“艺术是良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oodJar 一罐儿。》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广福、孙海英、张珊珊、曹茜、明伟、王菁



作品介绍

通过对于“情绪视觉化”体系的搭建,设计便于大众理解和应用的情绪视觉体系,囊括5大“基本情绪”类别——享受、悲伤、厌恶、愤怒及恐惧,覆盖高频的20种“细分情绪”的视觉表达,帮助人们更具象地看见情绪,也更本质地认识自己。并基于以上情绪视觉体系,以小程序为载体设计了一款情绪记录及疏导的实用工具,从实践角度帮助用户达到更好地认识情绪、记录情绪、疏导情绪的体验。






图片

刘洋/


原动画专业

职业:动画导演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为动画专业艺术生,目前在广告公司担任动画导演的职位。由于工作和学习中都能接触到设计,便考入了央美继续教育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动画和视觉传达相结合,这给了我很多新的创作灵感和动力。


图片
图片

《爆炸吗》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广福、孙海英、张珊珊、曹茜、明伟、王菁



作品介绍

2024年1月,末日时钟指针被拨动到距离子夜还有90秒的位置,是有史以来最接近世界末日的时刻。警示人们世界末日就在我们眼前,战争伴随着核武器的威胁,人类命运危在旦夕。

作品以3D实验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早期人类、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五个不同时空的情景,并将世界末日下的核威胁形象化为骑着原子弹的蘑菇云卡通角色,唤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06

新人才的孵化器



建筑学专业


图片


建筑学专业展览现场


专业特色与亮点:


课程以建筑学新人才、新团队、新项目的孵化器为目标,培养在建筑设计趋势探索、新兴生产科技应用、建成环境数据服务、空间原型模式创新等广义建筑设计领域有创新创业潜力的新型建筑设计师。


教研团队鼓励并协助同学们,将毕业设计作为日后自身发展的一个起点,积极推进实践落地。在毕业展上可以看到,许多作品即便经历了天马行空的概念和波澜壮阔的畅想,最终都迈开了自己的实践步伐:比如已经在施工过程中“闽南新厝”项目的实体构件;山西乡村自建系统中的集成中心柱1:1节点大样;更新中的中捷美术馆艺术家驻地行动等等。





图片

陈雄钦/


原专业:艺术设计(环艺设计)

职业:设计师,陈饰茶语文化主理人




个人简介

本人自幼热爱艺术,在校期间受传统艺术及文化美育教育,部队转业后投身室内设计行业,并取得成绩。近年来,对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成功创业。期间不断学习与实践,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是一位充满激情与毅力的艺术实践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起大厝———闽南东山岛古厝的保护及新建筑与古厝的结合在乡村建设中的设计应用》   尺寸:200cm*100cm*3  材质: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黄胤俊、杨凯、丁霓、王闻、刘延川、徐丰、赵力群、

吴朝辉、佟晓威、汤孟禅


作品介绍

《起大厝》是一个从学院到实践的在建项目,针对旧有的闽南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闽南古厝,采取修缮和加固的方式,保护和复建古厝的肌理,拼接植入现代工业化建材的建筑元素,赋予新的功能;应对农村土地资源稀少、宅基地界限因素等实际情况,提出驻地建筑师概念,协助村民自建的乡村更新策略,通过自下而上的设计实例传播与影响,使乡村风貌在更新的过程中呈现新的闽南本土性。设计实践从点的形式入手、多点联成线,再到面域,为打造闽南特色的和美乡村吹响号角。





图片

邱敏/


原专业:中国古建筑工程

职业:建筑设计师




个人简介

本人原专业为中国古建筑工程,毕业后从事建筑遗产保护设计工作。由于自己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需求,转到了建筑方案设计方向。2022年进入央美术继教学院建筑专业学习,继续拓展自己的知识眼界,提高艺术涵养,为个人职业发展汲取营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利用”以“厚生”》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黄胤俊、杨凯、丁霓、王闻、刘延川、徐丰、赵力群、

吴朝辉、佟晓威、汤孟禅



作品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日益成为主导,同时城市建筑设计范式对农村建筑产生影响,导致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凸显。本设计将以富勒的Dymaxion为原型,重新思考了山西晋东南地区农村居住环境。提倡基础设施最低化,允许居民自主塑造与调整空间,建筑师扮演咨询者角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本设计旨在建立更为可持续与灵活的农村居住模式,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7

关于未来


目前,中央美术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海外名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纷纷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系统地学习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跨学科知识体系和创作思维的建构与实践。在两届毕业生中,有的在艺术领域继续深造求学,有的在已有行业领域实现了职位跃升,有的完成了职业赛道的转换,实现了人生与职场的突破与转型。


未来,继续教育学院将与产业紧密融合,为学生搭建更广泛的实践平台,持续加强与海内外一流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学历提升、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构建全链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此次教学改革成果展是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也是学生们对于两年半学习时光的总结与回望。毕业在即,祝愿每一位毕业生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6月23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央美·专升本

图片

统筹:苑鸣鑫

编辑:李砚辞

排版:温粟媛 设计:王广福 摄影:孙洋

发布日期:2024-06-12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