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爱的种子慢慢开花
01
哎呀,云朵朵掉下来啦!
原创绘本《天上掉下一朵云》在中国美协主办的“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中获得重点推荐展览作品的殊荣,作者孙利沙是一名大学美术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儿童绘本创作者。
“儿童图书创作100”展览现场
她在央美商业插画绘本研修班的结课作业《天上掉下一朵云》一面世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一举收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儿童图画书创作100”重点推荐作品和第九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最受欢迎奖”两项大奖。
《天上掉下一朵云》展览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中华世纪坛美术馆“以美筑梦”展览的现场,《天上掉下一朵云》作为重点推介作品,一整面展墙都配合故事情节装上了云朵与小雨滴等互动装置和视频演示,从绘本中走出来的小动物们好奇地叠着罗汉出现在参观者面前,很快就聚集了一群兴奋的小朋友。在天蓝色的展墙上,孙利沙画的青草地春意盎然,小小的空间如同刚下过一场春雨。这个故事中的云朵朵不小心掉到了地面上,好在恰好与一群热心的小动物相遇,在他们的帮助下历经波折回到了天空。在故事的最后,云朵朵又变成了雨滴,重新和好朋友们见面啦!
绘本成书封面
提起这个故事,孙利沙的语气一下子轻快起来,“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善良有爱,遇到困难既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很好地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目标去努力,这样积极的正能量是我希望孩子们从我的绘本中感受到的。”
这是一个从央美商业插画绘本研修班一次课堂作业开始的绘本,从简单的灵感到最终呈现出的效果经历了大量时间的打磨。创作初期,孙利沙写了两个故事,与老师们多次讨论后才最终敲定了《天上掉下一朵云》的基本框架。
“是一团棉花吗?嗯?一点也不甜!”
“是一块石头吗?嗯?砸到脚一点也不疼!”
“是一朵小花吗?嗯?一点也不香!”
“是一条围巾吗?嗯?一点也不暖!”
《天上掉下一朵云》的文字部分充满童心,用好奇的疑问和充满信心的回答串联起小云朵与小动物们的冒险故事。看似简单的文本实际上花费了孙利沙大量时间一遍遍打磨,“孩子们会怎么思考眼前的状况呢?面前突然出现一个看上去与自己不一样的小伙伴,孩子们会如何应对呢?”孙利沙的绘本面向3-6岁的小读者,为了能让刚刚开始认识这个新奇世界的孩子们成为故事中小动物们的一员、感受到动物朋友们的温暖,“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句的呼吸停顿都必须反复推敲、寻找最贴近低龄段孩子说话方式的表达。”完成初稿后,孙利沙把绘本拿给孩子们看,有的小朋友说“有朋友真好”,有的小朋友说“要是云朵朵掉到我家,我也会帮助它回到天上”。那一刻,她欣喜地知道这个故事成功地与孩子们连接起来了。
02
我心中的那片云
绘本作者
孙丽沙
绘本创作者
大学老师
两个孩子的妈妈
孙利沙是一名大学美术老师,在创作绘本前从事油画和插画研究。她的许多学生在毕业后步入独立创作行业,分布在绘画、设计、美术教育等领域。
作为大学教师的孙利沙在授课
多年的教育工作让孙利沙也萌生了独立创作绘本的想法,有两个可爱儿子的她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开始尤其关注启蒙阶段儿童的喜好、学习模式和阅读习惯。对孙利沙而言,阅读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而用图像叙事的绘本则是这扇大门的彩色玻璃,让孩子们眼前的世界展现出最为直观的缤纷色彩。
在中央美院图书室搜集资料
进行了一段时间对儿童心理的学习和对童书出版趋势的考察后,孙利沙开始在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儿童绘本的创作。她趁周末假期飞去不同的城市参观国内外童书展,调研今天的孩子们需要怎样的阅读体验。
在《天上掉下一朵云》中,孙利沙也有意识地引入了对多元与个性的引导:可爱的小动物能很自然地拉近小朋友与故事的距离,而小动物们样貌各异、生活习性也大有不同,但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都值得尊重。并且当我们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地发挥各自长处的时候,就能克服各种各样的难题。“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想得更深更远,是敷衍不了的,”孙利沙笑言,“他们能看到我们看见的世界,也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绘本作品参展第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孙利沙的创作中,许多闪光灵感就来自家中小朋友的童言童语。在《天上掉下一朵云》的结尾,小云朵变成小雨滴回到了动物朋友们的身边,这个情节不仅让许多来看展的小朋友鼓掌欢呼,也让陪孩子来看展的大人们会心一笑。
绘本分镜
谈起这个情节,孙利沙直言这是“小朋友的功劳”,“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跑到我旁边,突然神神秘秘地跟我说悄悄话:‘妈妈,你知道吗?天上的云朵朵遇上冷空气,就会挤在一起,然后变成了小雨滴落下来,就下雨啦!’,那一刻我是惊喜的,小小的孩童居然能这么准确地说出这个科学小知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不久前刚看了科普图画书。”
《天上掉下一朵云》内页
这件事让她印象深刻,在之前的调研中,孙利沙也注意到通过科普类题材绘本学习知识是这几年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因此在这次创作中特别加入了这个转折,兼顾了温馨有爱的友谊故事和一些让孩子们可以趴在爸爸妈妈耳边悄悄问出“你知道吗?”的科普小知识。“和小动物遇见小云朵一样,下雨的原理刚好能和故事的主角云朵朵联系起来,也是我的生活日常与绘本创作特别幸运的相遇。”
“我们又见面了!”
“虽然你的样子变了,但你永远都是,
我们的好朋友云朵朵呀!”
绘本的最后一句是小动物们对云朵朵的呼喊:“虽然你样子变了,但是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云朵朵呀!”“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云,长大以后的某天你可能会突然发现它不见了,而你的整个世界都在下雨。但只要记得当初与云相伴的快乐时光,你就会发现它仍然在这里,正变成细雨洒落下来,等着你再次拥抱它。”在这个情节里,孙利沙也想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传递给孩子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的外在如何变化,初心不改的我们总是最快乐的,一如往昔。”
03
成为播种爱的人
身为老师的孙利沙与身为母亲的孙利沙在“为孩子们创作绘本”这件事上找到了交汇点。“对我而言绘本就像一颗爱的种子,绘本创作者就是播种者。我们一天一天把这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慢慢的它就会开出快乐、阳光、勇气、善良、坚韧、希望的花朵,开成一座春天的花园,让孩子们在其中玩耍着成长;开成一条繁花似锦的小径,伴随孩子成为勇敢、善良又总能发现快乐的大人。”
双休日,来到中央美院学习绘本
创作一个完整的绘本并不容易,由于一周内的大部分时间被工作、调研、照顾孩子占据,留给创作的时间很紧张。孙利沙在美院绘本创作课程期间开始构思和绘制《天上掉下一朵云》的故事,高强度的工作中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建议、与同学们的交流分享都给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央美商业绘本研修班课堂
“真的是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创作都是紧锣密鼓地在进行,但是班级中同学们相互分享经验,为大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她形容几个月的创作过程为“痛并快乐着”,“痛”在总想做的再好一点、让孩子们更喜欢一点;“乐”则是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快速地进步,每周的修改与讲评后都有新的收获、故事的旋律都变得更加精彩悠扬。“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相处太快乐了,我在课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大家在心理历程上共同携手经历的一次启迪。”
草图到定稿历经几十次大小改动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如今屡获大奖的成书,《天上掉下一朵云》经历了几十次的大小改动。在这个绘本之前,孙利沙也尝试过儿童读物的图画创作,但是以插图为主。“绘本和插图的逻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一个好的绘本故事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转折、结尾都有各自适宜的篇幅和讲述方式,都需要不断调整。”这个故事中收获孩子们一致好评的动物角色经过多次斟酌,最后确定了以青蛙、浣熊、长颈鹿、猴子这几种个性鲜明的角色作为主人公,它们用各自独特的本领合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动物角色经过多次斟酌
(左右滑动查看草图到成稿的变化)
历时数月的创作也让孙利沙自己被故事浸润和感动,感受到绘本在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也给创作者带来治愈和放松。如今绘本创作已经成为了她与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有效沟通、同时调节自己日常压力的好方法。“播种的人看到丰收的花园当然是最开心的。”她选择在课程结束后继续探索和创作儿童绘本,作为播种爱的人,把更多更好的绘本故事带给我们的孩子。
04
让花朵继续盛开
在《天上掉下一朵云》之外,孙利沙创作的其他绘本也陆续收获了国内外插画绘本的诸多奖项。
参与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
培训项目:《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创作人才培训》
项目研究成果--《传家宝》绘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些来自行业的肯定都鼓舞着她继续耕耘:“我想要创作的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因此奖项只是告诉我应该继续努力,但最终的评价者还是孩子们。”孙利沙始终认为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儿童的感受与理解力是第一准则。想要让美的体验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就必须仔细观察儿童的成长规律、思维模式,让故事中的快乐与感动百分百地传递到孩子心中。
近期正在创作的绘本作品《阿美的小菜园》
孙利沙告诉我,播种爱的人是不会变老的,他们就像王尔德故事里那个花园里的巨人,他们的世界里因为有孩子们的欢笑而永远春意盎然。“我感恩我的孩子们和所有的孩子们。比起他们给予我的如同花海般的陪伴,我给予他们的陪伴只是小小的一颗种子。”
绘本《天上掉下一朵云》
(局部)
往期回顾: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课程
CAFA SCE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AFA SCE
“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践行美育服务大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核心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部属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践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美育行”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方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央美美育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贡献智慧和力量。
统筹:苑鸣鑫
审校:温粟媛
编辑:吴抒芃
肖 訸
发布日期: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