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开课一周有余,同学们戏言,我们每日所作均为泥瓦匠的工作,从栽麻到抹泥墙,一遍一遍按压,体力的消耗让我们已然忘记了绘画与自己的关系。敦煌的记忆与冲击也已变得模糊不清,大概沉到了记忆深处。

京郊翠微山,离城四十里,早闻得有法海寺,寺中壁画为明代宫廷画家所绘。我自己去过多次,但是知悉王书杰先生可以一同前往,带领班里所有同学观摹讲课自然兴奋。王先生出身世家,父亲是著名宗教绘画大家王定理,曾经绘制过北京雍和宫壁画。王书杰先生承袭老先生衣钵,自制颜料,几十年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壁画。

法海寺的壁画位于法海寺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曾用大雄、狮子来比喻闻得佛法勇猛精进的修行。法海寺的壁画内容丰富,造型准确,技法集中唐宋以来所有卷轴画之特点,王先生从染法、勾法、水法、没骨法,写意法,工笔与写意自然结合等方面,沿西壁一路讲过去,从绘画特点渲染技法到泥金贴金描金的应用再讲到泥墙的制作特点与流程材料配比的重要,好的绘画还要依附于好的媒介之上。天然的颜色基本能够永不褪色,几百年前的壁画经历过烟熏,落下的浮灰颜色依然可辨。


敦煌壁画、法海寺壁画以及任何一种能够留存下来的经典,抛开政治、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其工艺的精湛也是能否留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个时候理解了开学以来的课程设置。我们从最基本开始,掌握全套的壁画制作工艺,这时明白我们一直的付出所为何来。所有能够留存下来的手艺,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永远的消失,能够掌握一整套壁画的制作是何其幸运,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浮躁的心,缺少的是匠人的精神。“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耐住寂寞,受得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绘画亦然。试问我们可以为后代留下什么?真的留不下,那也不要到我们这里为止,所谓承袭传统大抵如此吧。

法海寺的白皮松,伫立几百年,看到人世悲欢离合,看到朝代更迭,看到香火鼎盛时的善男信女,也看到经历浩劫后正道的衰微。如今寺院早已不是寺院,里面早已没有修行之人,幸好,这么美的画留存了下来。在我们要找回传统的时候,成为了路的座标。

发布日期:

联系

招生咨询 +86-10-64771253
业务联系 +86-10-6477128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版权所有 2010-2020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10-2020 JXJY.caf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1024号.